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 . 维护封建统治 B . 挽救民族危机 C . 推行君主立宪 D . 建立民主共和
  • 1.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某校项目组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策划推出系列专栏,邀你参与。

    前期成果:同学们通过投票选出了一组不同时期的绍兴英雄。

    1. (1) 提炼英雄标准。要求:从上述绍兴英雄人物中提炼出两个共同的优秀品质。 
    2. (2) 策划英雄专栏。要求:推介符合下面所给主题及时期的英雄人物一位,并围绕主题说明理由

      英雄专栏

      主题: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代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英雄:

      推介理由:

    3. (3) 跟上英雄脚步。 要求:对照英雄事迹,寻找自己的一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 1. 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影响搭配正确的有 ( )

    序号

    历史事件

    历史影响

    大化改新

    日本确立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雅尔塔会议召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胡适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1. (1)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的主张,总结这四位人物引领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2. (2) 材料三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何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还是失败了,请运用所学加以说明。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

    A . 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B . 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礼教 C . C时间成立中华民国,确立为中华民国元年 D . 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
    A . 进行变法改革 B .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C .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康有为和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维新派自身经验不足 B . 顽固派强烈反对 C . 西方列强的不断干预 D . 维新派措施失当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  )
    A . 甲午战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 中国借鉴日本经验进行救亡图存 C . 日本通过留学教育进行文化渗透 D . 辛亥革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八(1)班同学们针对下面反映的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发表了如下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

    1895年(乙未年)4月22日,十八省举人署名《上今上皇帝书》

    A . 举人们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阵营 B . 该事件诱因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C . 举人们的行动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 D . 该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1. (2023八上·兰溪月考)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八年级(5)班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0世纪初】

    材料三 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 该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3. (3) 庚子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拳匪之乱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战争?为什么“庚子拳匪之乱”以后,人民对朝廷的态度产生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