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某校八(1)班同学开展了T业吊向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研究。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两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相关信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①爱迪生发明电灯③瓦特改良蒸汽机

    ④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⑤贝尔发明电话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二组同学查找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社会变迁的相关资料。

    第三组同学查找到工业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相关资料。

    1. (1) 小前同学将上述发明进行分类(见下表)。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                                                                                                                 

      时期

      重大发明(序号)

      错误之处(填序号)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②④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⑤⑥

       

    2. (2) 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并据此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表明工业革命

    3. (3) 请选择合适的图片,并据此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图表明,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图表明,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

    4. (4) 根据本次学习活动,归纳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①评价历史事件要做到,即根据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论。

      ②评价历史事件变做到,即根据历史史实做出客观评价。

  • 1. (2022九上·鄞州期末)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40年前后

    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 . 这一时期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 .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 . 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 . 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的胜利

    1944年6月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联合国旗帜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或西方式”的发展道路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 1. 科技的进步带动时代的变迁,不断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开拓广阔前景。下列因科技革命引起的时代变迁,正确的一组是(  )   
    A . 蒸汽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B . 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C . 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 D . 信息时代——电气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
  • 1.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 .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 .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 . 生产力得到了提升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有(  )  

    ①西方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②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③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下表是不同时期从科学研发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的时间情况统计,此表信息反映了(  )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前

    20世纪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 .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互相渗透 B .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C . 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D . 科学技术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 1. 科技改变了世界。下图体现了三次科技革命中(  ) 

    A . 发明创造的变化 B . 动力的变化 C . 标志的变化 D . 能源的变化
  • 1. 科技改变世界,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              ②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③建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                    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①③④
  • 1.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交通工具的演变

    材料一:下列图片是某同学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

    图1中国古代马车壁画

    图2现代蒸汽机车复原图

    图3乐士文小姐(国母宋庆龄)号飞机的模型

    图4福特和他的四轮汽车照片

    探究二:不同文明的成果交流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探究三:环境的改变

    材料三: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 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探究四:信息化的发展

    材料四:随着人类迈进信息社会,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信息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满足自己的需求,完成既定的工作。电话、电视、移动通讯、光导传输等,把整个社会置于巨大的信息平台上,可以迅捷地满足人们查找、传递、接受、利用信息的要求。

    ——摘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 (1) 根据收集资料的价值进行判断,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交通工具的演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新的状况”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迈进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科技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