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小滨组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知·殖民史事】

    材料一:

    在台湾内治(治理)忽略之时,由于外国势力的扩张,发生入侵台湾的计划⋯⋯清朝将维持东洋(台湾)和平之保障推让于日本。

    ———1900年日本人伊能嘉矩评甲午中日战争

    【咏·台湾光复】

    材料二:《台湾省光复节歌》(节选)

    【识·重要位置】

    材料三:台湾省简图

    1. (1) 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中日签订条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对台湾光复的积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阐述歌曲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
    3. (3) 写出图中字母 A 所示岛屿的名称:     , 判断字母 B所指河流的大致流向:    
    4. (4) 结合所学知识,从台湾岛的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台湾省对我国的重要性。
  • 1.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某校项目组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策划推出系列专栏,邀你参与。

    前期成果:同学们通过投票选出了一组不同时期的绍兴英雄。

    1. (1) 提炼英雄标准。要求:从上述绍兴英雄人物中提炼出两个共同的优秀品质。 
    2. (2) 策划英雄专栏。要求:推介符合下面所给主题及时期的英雄人物一位,并围绕主题说明理由

      英雄专栏

      主题: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代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英雄:

      推介理由:

    3. (3) 跟上英雄脚步。 要求:对照英雄事迹,寻找自己的一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 1. 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影响搭配正确的有 ( )

    序号

    历史事件

    历史影响

    大化改新

    日本确立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雅尔塔会议召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胡适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1. (1)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的主张,总结这四位人物引领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2. (2) 材料三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何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还是失败了,请运用所学加以说明。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张历史图片:

    材料二  从长远来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有利……由此能使西方列强从中吸取教训。外国使节和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随意地、肆无忌惮地欺侮中国,否则将以遭受巨大报复为代价。                                   ——摘编自石约翰《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

    材料三  《南京义和团揭帖》宣布:先将教堂烧去,次将电竿毁尽,邮政、报房、学堂,自当一律扫净。                   ——摘编自陈振江等《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

    1. (1) 依据图片,依次写出与侵略者抗争的英雄人物,并总结他们的精神品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弱点。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在台湾南投县有个雾社事件纪念公园,是为纪念抗日英雄莫那鲁道,莫那鲁道为雾社泰雅人原住民,因不满日本掠取原住民资源,实施高压殖民政策,于民国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雾社公学校举办运动会之际,突袭前来观礼日本官员。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1860年西方列强纷纷在北京东交民巷占地建立使馆。A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901年以后的十余年里,各国使团掀起了大规模扩建或改建使馆的高潮。到1912年,东交民巷使馆区与上海、天津租界的洋建筑风格一致。

    ——摘编自郑孝燮《东长安街是北京最重要的近代历史带》

    1. (1) 材料一中,中英之间的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英国统治者把这场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的贸易争端是否正确,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民国十九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日本能对台湾“实施高压殖民政策”源于中日之间哪一条约?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是哪场战争?“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出自哪个条约,并阐述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4. (4) 请谈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

    A . 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B . 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礼教 C . C时间成立中华民国,确立为中华民国元年 D . 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
    A . 进行变法改革 B .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C .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这表明(  )
    A . 慈禧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 B . 义和团运动导致《辛丑条约》签订 C . 统治者决定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没有认识到清政府本质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康有为和梁启超对于西方的认识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殖民管理的观察,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浮于表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维新派自身经验不足 B . 顽固派强烈反对 C . 西方列强的不断干预 D . 维新派措施失当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