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在非洲东部的曼布鲁伊村遗址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永乐官窑青花瓷和明早期龙泉窑御用官器瓷片。这两种官窑瓷器的年代与郑和航海年代吻合,很可能是郑和船队从官窑定制的礼物。据材料可知()
    A . 宋朝制瓷业非常发达 B . 永乐是明太祖的年号 C . 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远航次数多 D . 郑和到访非洲的史实基本确定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的唐朝--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文明的特点。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 (3)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临安城)自大街(有三个商业区的御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珠宝)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其余坊巷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南宋临安工商业》

    材料三:无主荒芜土地,准流民及官兵屯种……凡地方官招徕的各处民人,不论原籍别籍……开垦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永远归自己所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垦荒令》

    1. (1) 材料一中这一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 1. (2023七下·金华期中) 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
    A . 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 .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 . 权力分散,强化皇权 D . 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 1. (2023七下·金华期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统一,历代王朝都为此做出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七下《中国历史》

    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某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材料四: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他们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1. (1) 判断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北宋政府签订的哪一盟约,再举一例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名称。材料二中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分别在台湾和西藏设立了什么机构?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某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一区域?根据材料四,指出面对“倭寇沿海骚扰”,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抗倭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政府要处理哪两类关系,具体方式又有哪些?
  • 1. (2023七下·金华期中)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与“1368年”“朱元璋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相对应的史实是(    )
    A . 北宋的建立 B . 明朝的建立 C . 元朝的建立 D . 清朝的建立
  • 1. (2023九下·临平月考)  图片是记录历史的有效载体。请为下图选择恰当的主题(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边疆危机的加剧 C . 政治体制的完善 D . 多民族关系的发展
  • 1. (2023九下·临平月考) 元朝“(地方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明太祖时期,在地方设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掌管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军务)。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地方官员的权力高度集中 B . 分散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C . 行省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D . 改革地方官制,设立“三司”
  • 1. 学者郑石桥指出:“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趋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此观点表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是(  )  
    A . 皇权掌管中央机构,相权主管地方行政,两者互相监督 B . 丞相为百官之首,是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不可或缺的助手 C .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D . 宰相由充当皇帝顾问到主持朝政,最后完全架空了皇帝
  • 1.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在康雍乾时期(1662年-1795年)至于宪备,这一时期清廷把较多的精力用于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清朝在西北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并统一天山北路和南疆;在东北地区清朝加强对俄国蚕食行为的抵抗,通过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的东段边界。雍正帝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这些做法主要是为巩固边疆地区并加强管理,注意防范来自北部的侵略和威胁……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治策均有重大改变,即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妥协退让,导致边疆地区不断丧权失地……

    ——摘编自方铁《边疆民族史探究》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 (1) 清朝前期较为积极的治边思想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后日益完备。
    2. (2) 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安定边疆和抵抗外来侵略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
    3. (3) 17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
    4. (4) 17、18世纪,清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 (5) 清朝统治者在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上,始终保持了一致性。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