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清远期末) 探究“外界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当我们捉鼠妇时,他们会迅速蜷缩成一团(  )
    A . 觅食行为 B . 防御行为 C . 生殖行为 D . 迁徙行为
  • 1. (2024八上·惠州期末)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蝙蝠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 节律行为 B . 防御行为 C . 领域行为 D . 攻击行为
  • 1. (2024八上·惠州期末) 无斑雨蛙在光滑的树叶上面时呈绿色,而在粗糙的树皮上时呈棕色。对于无斑雨蛙来说,这种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的行为属于(  )
    A . 防御行为 B . 攻击行为 C . 取食行为 D . 迁徙行为
  • 1. (2024八上·覃塘期末)  鹰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化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的脖子较长,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鹅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鹰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2. (2)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当鹅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的行为属于,这种行为是由幼鹅体内的所决定的。幼鹅长大后,看到鹅的影子时不再蜷缩的行为属于
    3. (3)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鹰捕食其他幼鸟的行为属于
    4. (4) 人们把以上动物的行为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1. (2024八上·腾冲期末) 孔雀开屏属于(    )

    A . 节律行为 B . 迁徙行为 C . 繁殖行为 D . 觅食行为
  • 1. (2024八上·嵩明期末) 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释放一种“墨汁”以阻挡敌害视线,然后迅速逃跑。乌贼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 先天性行为——攻击行为 B . 先天性行为——防御行为 C . 学习行为——摄食行为 D . 学习行为——防御行为
  • 1. (2024八上·廉江期末)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随着“江北水域”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之称的东阿县里鹊巢星罗棋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资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会因寿命短暂而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资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工作人员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有能力。
    1. (1) 资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行为和喜鹊的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划分,它们应属于行为。
    2. (2) 资料一中,喜鹅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很多农业害虫的天敌,这体现了鸟类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 (3) 资料二,茧属于蛾发育的 期、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 
    4. (4) 资料三,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获得的行为。
  • 1. (2024八上·雷州期末)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从墨囊喷出“墨汁”分别是什么行为(  )
    A . 取食行为、攻击行为 B . 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C . 繁殖行为、领域行为 D . 社群行为、节律行为
  • 1. (2024八上·雷州期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句涉及的动物行为依次是(  )
    A . 求偶、觅食 B . 求偶、争斗 C . 觅食、争斗 D . 求偶、迁徙
  • 1. (2024八上·罗城期末) 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该行为属于( )
    A . 取食行为 B . 攻击行为 C . 防御行为 D . 社群行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