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临安城)自大街(有三个商业区的御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珠宝)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其余坊巷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南宋临安工商业》

    材料三:无主荒芜土地,准流民及官兵屯种……凡地方官招徕的各处民人,不论原籍别籍……开垦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永远归自己所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垦荒令》

    1. (1) 材料一中这一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北宋时,城市人口剧增,“坊”“市”界限被彻底打破,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这反映出当时( )
    A . 经济中心转移 B . 商品经济繁荣 C . 印刷技术提高 D . 城市建设加快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对外交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隋唐时期水上运输十分发达,造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一系列保护、鼓励政策,但在唐代中叶以前,东西方交通基本.上仍以陆上丝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政府坚持开放政策,加上航海技术的提高,促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

    ——摘编自 《海上丝路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试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具体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从隋唐到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以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南北朝时期
  • 1.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水稻产量跃居首位 B . 政府提倡南稻北移 C .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D .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 1.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繁荣,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即靠近哪里或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说图中两种生产工具有什么共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在哪个朝代哪个地区?为了保持材料三中海外贸易繁荣局面,当时政府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并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 (3) 民族要复兴,经济必振兴。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 (2023七下·吴兴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所示为我国宋代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

    材料二: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年间(1004-1007),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手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要求至少答出三点)
  • 1. (2023九下·杭州月考) 有学者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就其人为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②南方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③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 (2023九下·杭州月考)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

    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C

    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

    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D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西汉时期,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①往西,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敦煌成为这条商路上的璀璨明珠。汉中期以前,绍兴与其他江南地区一样,百姓"无积聚而多贫"。隋唐以后,越州(绍兴)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南宋一代,绍兴更成为与金陵(南京)齐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五:有人曾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据统计,北京平均车速是每小时12.1公里,比步行好像也快不了多少;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平均车速都比东京、首尔、纽约这样的城市要慢很多。房价方面,12个特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摘自中国网《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1. (1) 根据材料一,推测图1宁波先民(今天余姚属宁波管辖)所处的历史时代。图2中,宁波三江口城址落成是在哪个朝代?
    2. (2) 材料二中①指的是哪座城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敦煌成为"璀璨明珠"得益于哪一商路?
    3. (3)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从绍兴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一重要现象举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点。
    4. (4) 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兴起的时代背景。
    5. (5) 材料三中划线部分的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与哪些不平等条约有关
    6. (6)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影响AB、BC,CD三个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
    7. (7) 根据材料五,概括当今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8. (8) 请你为新时代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进言献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