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随着交通运输科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由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变成“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其中“瓷器”这张名片的辉煌时代出现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 元代青花瓷,于中西互动间演绎世界的中国符号。

    元代外销青花瓷出土地点示意图

    元代青花云肩凤纹菱口大盘(伊朗出口)

    材料一:青花瓷,因白地青花纹饰而得名。其青(蓝)色源于一种西亚的矿物染料。无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凤相合。瓷面装饰布局繁密,融合阿拉伯纹饰对称连续的风格。——摘编自刘中玉 《14世纪蒙古体系变动下的青花瓷》

    材料二:宋元早期频繁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换其技能以食力” 。景德镇逐渐成为元代青花瓷主要产地。——摘编自康青《互动互文的青花》

    材料三:元代在重要商港设立市舶司,并由官方直接出面招邀海外诸国商人,往来互市。当时所造海船“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每一大船役使千人”。14世纪元代官方文献规定,海上航行必须根据针路定向航行。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四:宋元时期,伴随着瓷器的出口,中国的陶瓷技术也大规模外传。在此基础上,明清两代,中国陶瓷技术传遍亚、非、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摘自任荣兴《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述略》

    1. (1)  据图,指出元代青花瓷外销的特点。
    2. (2)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3. (3) 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与交融。请以元代青花瓷为例,论证此观点。(要求:表述简洁,逻辑严谨)
  • 1. 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 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介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 1. 历史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卡片游戏,请同学们把下列朝代填入卡片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隋唐    ②秦汉    ③明清    ④宋元

    雄风

    扫六合    修长城

    罢百家    开丝路

    气象

    开运河    创科举

    出天竺    人东瀛

    繁盛

    苏湖熟    天下足

    科技兴    疆域阔

    余晖

    下西洋    平倭乱

    封达赖    设军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 1. 研读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 B .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 . 南宋时期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D . 南宋时期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 1. 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等新式农具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和筒车,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 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一649 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1. (1) 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法的相关史实。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 1.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 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 《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 . 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 . 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 D . 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 1. 如下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中国四川地区。“它”是( )

    A .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交子” D . 开元通宝
  • 1. 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

    A . 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 . 佐证了抑商政策的合理 C . 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 . 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