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七下·温州期中)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此时已经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上。20世纪八十年代,广东阳江海域出现了一艘宋代的巨大沉船,据初步探测,整船装载文物约有五万到八万件,相当于一个省级博物馆藏品的总量。这艘沉船的发现,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昔日的繁华与沧桑。

    1. (1)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

      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发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

    两宋时期,战争频繁,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扰,致使北方不少地区“州县皆空”,而南方则“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达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高宗曾评价这一机构: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

    1. (1) 材料一中西汉至南宋的人口户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一中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
    3. (3) 写出材料三中“专门机构”的名称,并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海外贸易的特点。
  • 1.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城市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②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民以食为天。下列古代各类成果中,为粮食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以下史实能证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是( )

    ①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②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④江南地区出现了手工业工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1七上·青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化的碰撞]

    材料一:这种现象是西周社会体系与礼崩乐坏的自然结果,也是应战国时期社会剧变的需要而生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形成一个文化空前繁荣局面。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

    [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农耕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材料一“这种现象”是指什么历史现象?选择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并说出他的主要主张。
    2. (2) 根据材料一,秦朝和西汉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3.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对比,概述江南地区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产生变化的原因。
  • 1.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
    A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 . 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 . 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 1.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 1. (2022七下·柯桥期末) 文物可证史,阅读以下文物图片,回答问题。

    1. (1) 请按上述文物所反映史实的年代先后排序,将其序号填入括号。

      文物序号:

      ( )-( )-( )-( )-( )-( )

    2. (2) 依据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要将上述文物图片分成两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并请说明理由。

      第一类:(填图片序号即可)

      理由:

      第二类:(填图片序号即可)

      理由:

  • 1. (2022七下·柯桥期末) 数据巧析史。阅读以下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部分)
    朝代 隋唐 宋辽金元
    年代(公元)   1100 1600 1840
    总产量(亿市斤) 889.82 1749.45 2385.88 3122.32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 696 1113.6 1718.5 3275
    全国人口(万人) 9000 12000 20000 40000
    1. (1) 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佐证哪一历史现象?
    2. (2) 一般认为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总需求量时,可以认为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理论上不会出现大规模饥荒。综合表1和表2的数据,你认为隋唐以来的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请简要说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