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 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
    A . 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 . 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 . 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 . 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 1. 宋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北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明朝人方孝孺曾这样说过:“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盟约?与宋达成盟约的是哪个政权? 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盟约的影响。
    2. (2) 请列举两例证实材料二中从宋至元“皆化而同之”。
    3. (3) 根据上述材料和分析,说明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 1. 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契丹  ②党项族  ③女真族  ④蒙古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②①④
  • 1. 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似之处有(  )

    ①受汉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②曾与宋政权并立

    ③曾与宋达成和议    ④都向宋称臣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 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37
    A . 两宋历史的短暂 B . 少数民族的崛起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
  • 1. (2023七下·余姚期末) 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人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  )
    A . 岁币支出负担沉重 B . 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 C . 和议带来双赢局面 D . 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
  • 1. (2023七下·余姚期末)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1. (2023七下·新昌期中)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③④①
  • 1. (2023七下·杭州月考)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
    A . 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 . 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 .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 . 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 1. (2023七下·海曙期中)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 (1) 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唐朝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2. (2) 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