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右图目录展现的隋唐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四:

    图3 《步辇图》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 (1)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2. (2) 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很多,列举1例,并说说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4. (4) 材料四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哪一史实,并结合材料五唐朝的民族交往说说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1. (2024·瑞安模拟) 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的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能佐证这一一观点的史实有(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鉴真六次东渡 C . 马可·波罗来华 D . 明朝抗击倭寇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和合”思想是中国对外交往中始终奉行的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如图14)

    材料二:15世纪初,他七次远洋航海,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千古佳话……之所以名垂青史,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改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时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

    一《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四: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从①②③中任选两个国家,列举唐朝与其友好交往的史实。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远洋航行最远到达哪里?
    3.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正反论证)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下图6是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 (2024七下·鄞州期中)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繁荣 B . 社会风气开放 C . 文学艺术兴盛 D . 政治清明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隋文帝奢侈残暴

    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B

    隋朝开凿大运河

    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为中日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D

    开元末年朝政腐败

    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盛唐气象篇]

    [民族交往篇]

    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都督首府都督、羁糜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谢翔、王文光《中国古代民族思想与处理族际关系的智慧研究》

    [对外交往篇]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刘淑梅、李晶《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 (1) 上面三幅图片分别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盛唐气象?
    2. (2) 根据民族交往篇,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3. (3) 根据对外交往篇,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 1. (2024七下·义乌期中)  隋朝有一位余杭(今浙江杭州)商人,准备到东都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可能经过(  )
    A . 江南河 B . 邗沟 C . 永济渠 D . 通济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