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温州期末) 乐舞作为社会文化符号,映射出政治文化的延续变迁。

    【乐舞•映照政治革新】

    为应对内部尖锐的民族冲突,北魏亟需通过文化整合来形成民众对中央王权的向心力。太和初年,借鉴南齐官制,规定太乐署为唯一的乐舞官署,负责增修乐舞百戏,编制歌舞典礼。太乐署的归属也进行了调整,从最初的隶属鲜卑人为主的尚书省改变为以汉人为主的中书省。

    ——摘编自江王强《北朝舞蹈文化研究》

    【乐舞•见证交融传承】

    1. (1) 根据材料,说明北魏对“太乐署”进行改革的时代背景。
    2. (2)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太乐署”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 . 繁荣开放的社会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战国时商鞅在秦国确立县制;十六国时期,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广,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材料表明改革(   )
    A . 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B . 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C . 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D . 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史料,完成学习任务。

    板块

       

    【工具改革】

    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从图1和图2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这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社会改革】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商君”采取的措施。

    【政策改革】

    (魏主)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式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

    3)材料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对应他改革的哪一项措施?他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 (1) 从图1和图2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这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商君”采取的措施。
    3. (3) 材料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对应他改革的哪一项措施?他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晋书》中写道:“乳酪养性,人无妒心。”魏晋时期,中原汉族改变了饮食习惯,大大增加了乳制品的摄入。这反映出(   )
    A . 中原地区畜牧业繁荣 B . 民族交融对饮食的影响 C . 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D . 佛教传播推动民族交融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如图)描述了一位宫女执灯坐姿的形象。这种坐姿在隋唐时期发生变化,李白有“床前明月光”句子。人们坐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西汉巩固了大一统 B . 汉代佛教传入了中原 C . 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D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洛阳博物馆展示了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印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 . 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B . 西晋统一全国 C . 西晋八王之乱 D .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 1. (2022七上·宁波期中)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既用卫鞅变法……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③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祭肉)於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将国家掌握的皇帝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迁都(洛阳)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

    1. (1) 结合材料一“徙木立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这么做的原因。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何启示?
    2. (2) 如果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你最支持材料二中提到①、②、③三项变法中哪项内容?说说该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哪一次著名改革?该改革迁都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简要总结该改革的作用。
    4. (4) 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
  • 1. (2022七上·宁波期中)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观察下边分布图可知,内迁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   )

    A . 淮河流域 B . 辽河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长江流域
  • 1. (2022七上·新昌期中)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这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1) 据材料一,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
    3. (3) 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