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某校开展关于隋朝大运河的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为了更好地了解隋朝大运河,同学们画了一幅手绘图,如图。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三:2014年中国大运河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 (1) 完善大运河手绘图。

      A(城市);B(河段);C(河段);D(城市)。

    2. (2) 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并依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大运河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在古代发挥的作用,并对今天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 . 白居易 B . 杜甫 C . 李白 D . 柳公权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政策或措施有( )

    ①轻徭薄赋        ②戒奢从简        ③知人善任        ④严刑峻法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右图目录展现的隋唐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右图是古代殿试的场景。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 . 汉武帝统治时期 B . 贞观年间 C .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 开元年间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时,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内阁制 D . 行省制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四:

    图3 《步辇图》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 (1)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2. (2) 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很多,列举1例,并说说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4. (4) 材料四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哪一史实,并结合材料五唐朝的民族交往说说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是( )
    A . 外戚干政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殖民侵扰
  • 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1. (2024·瑞安模拟) 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的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能佐证这一一观点的史实有(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鉴真六次东渡 C . 马可·波罗来华 D . 明朝抗击倭寇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