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下图6是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 B . 巩固国家统治 C . 加强边疆治理 D . 加强中央集权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他是将分裂了两百八十余年的中华世界重新统一的功臣,他二十四年节俭勤政,推动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一手造就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伟大王朝,为唐代盛世奠定基础。”以上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
    A . 隋炀帝 B . 唐高祖 C . 隋文帝 D . 忽必烈
  • 1. (2024·宁波模拟) 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 . 替皇帝起草诏令 B . 负责诏令的执行 C . 审核诏令内容 D . 负责监察百官
  • 1. (2024七下·鄞州期中)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繁荣 B . 社会风气开放 C . 文学艺术兴盛 D . 政治清明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盛唐气象篇]

    [民族交往篇]

    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境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都督首府都督、羁糜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谢翔、王文光《中国古代民族思想与处理族际关系的智慧研究》

    [对外交往篇]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刘淑梅、李晶《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 (1) 上面三幅图片分别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盛唐气象?
    2. (2) 根据民族交往篇,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3. (3) 根据对外交往篇,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一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技术创新]

    图片

    农具名称

    作用

    ①____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②____

    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文学创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一-杜甫

    1. (1) “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将表格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并分别写出这两种生产工具的用途。
    3. (3) 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李白被誉为“”,杜甫的文学作品被称为“”。
    4. (4) 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提炼了三个与创新有关的观点,请选择一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五代十国,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依旧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 . 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 .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实现统一 C . 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的趋势 D . 北方战乱,但南方相对稳定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欧阳修在(本论》中记载:“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这反

    映了五代十国时期( )

    A . 政局动荡 B . 蕴含统一 C . 内重外轻 D . 宦官专权.
  • 1. (2024七下·临平期中)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右图中的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

    A .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 .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 .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 .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