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丽水模拟) 阅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两本书描述的时代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 (2024七上·温州期末) 钱币在方寸之间包涵乾坤,映照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演变。

    [异曲同工蕴统一]

    材料一:据考古发现,春秋时期已出现金属铸币,但流通不广。战国时期,青铜钱币大量出现,各国造就了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状各异、文字繁杂。秦半两钱始铸于公元前336年,泰统一中国后通行全国。

    一摘编自彭信成《中国货币史》

    【五铢改制固一统】

    材料二:文帝时期,允许私人自由铸币。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甲天下,并造成了经济混乱。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讨伐匈奴,征调频繁,又遇山东等地爆发罕见的旱涝灾害,国库枯竭。此后,汉武帝逐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京师统一铸造五铢钱发行全国。——编译自《史记·张汤传》五铢钱

     

    【宝通四方促交流】

    材料三:汉初,西域尚未出现金属货币。丝绸之路开通后,五铢钱大量流入西域及中亚各国,成为这条商贸通路上最早的、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以五铢钱为媒介,中原地区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丝织品、漆器、瓷器、玉器、钢器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输出到西域、中亚、西亚以及西方各国。
    ——摘编自翁东玲《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货币的境外流通及启示》
    龟兹二体钱
    1. (1) 根据材料一,仿照答题纸上示例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2) 汉武帝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联系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3. (3) 钱币的演变,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综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佐证。
  • 1. (2024七上·温州期末) 秦律规定所有官员由皇帝签字才能被正式任命,并强调为官为吏要对君主有畏惧之心。由此可知,秦朝( )
    A . 实行郡县制度 B . 削弱地方权力 C . 强化皇权至上 D . 加强思想控制
  • 1. (2024七上·柯桥区期末)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材料三:一统帝国(秦朝)就权力层面,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面对:一是如何防止危及皇权“独制”格局;二是如何防止危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一、二分别佐证了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
    2. (2) 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秦朝破解两大“难题”之法?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所学,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1. (2024七上义乌·期末) 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4七上义乌·期末)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李斯建议焚烧私人所藏《诗》《书》等典籍,“以古非今者”要灭族。秦始皇批准了这一建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1. (1) 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否定这一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
    2. (2) 中国历史上在哪一个朝代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3. (3) 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对西汉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材料四中的“臣”指的是谁?秦汉统治者为加强思想统一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有什么不同?
  • 1. (2024七上义乌·期末)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 巨鹿之战——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 B . 由分封制引发的争霸战争——导致秦朝的灭亡 C . “文景之治”的出现——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D . 黄巾起义——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
  • 1. 某小组摘抄了古代典籍中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过泰论》
    (武帝)接汉绪,茂有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自古皆资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 . 民族间交往与交融日益密切 C . “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 . 各朝代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道:“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个“印记”的有( )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③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设立过负责监察或侦查政府官员事务的机构。 下列朝代与该类机构搭配正确的是( )
    A . 秦朝——御史台 B . 西汉——刺史 C . 元朝——锦衣卫 D . 明朝——御史大夫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