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兼爱”“非攻” C . “以法治国” D . “仁”“为政以德”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2. (2) 材料二赞赏的是他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哪一官职来负责掌管军队?
    4. (4) 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 1. (2023九上·柯桥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主张“兼爱”“非攻”;他认为宇宙是由连续无穷的时空组成,时空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相信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材料二: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形状各异的原子构成的,人的灵魂是由灵魂原子构成的,人死了,灵魂原子就四散了;他相信万物都有一个必须遵从的自然法则,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都是人们主观的想法。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墨子和德谟克利特在认识自然方面的异同点。
    2. (2) 思想家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影响。试另举一例并加以论证。
    3. (3) 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概括两人在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原因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人们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材料中的“它”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陶寺朱文 D . 钟鼎文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种情况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 废除井田 B . 诸侯争霸 C . 王室衰微 D . 国人暴动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 . 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 . 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 . 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材料中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边疆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 1. (2023七上·义乌期中) 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图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 . 灵渠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永济渠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看制度变革]

    材料一:

    材料二:

    [思治国之道]

    材料三:夏朝建立400多年后,夏王统治残暴,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族联合周边各部族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商朝末年,商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部族联合各地势力消灭。

    1. (1) 请在A、B处填上合适的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了西周哪一政治制度?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示①~④补充完整,并说明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夏、商最后一个统治者分别是谁?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治国经验?
  • 1. 《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 .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 .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