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沈阳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死亡植物体分解缓慢,有机物不断积累,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地。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苏门答腊岛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泥炭地(图)。当地基于经济目的,一方面大规模采伐热带雨林,另一方面排空泥炭沼泽积水,然后放火烧掉泥炭,进行农田和经济林的开发。有专家认为,未来苏门答腊岛有“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风险(“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碳源”则相反)。目前印尼政府已颁布法规保护和逐渐恢复泥炭地。

    1. (1) 分析苏门答腊岛泥炭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的原因。
    2. (2) 简述苏门答腊岛“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过程。
    3. (3) 说明保护苏门答腊岛泥炭地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 1. (2024高二下·四平期中) 上海借鉴传统农耕技术,利用黄浦江岸近5米的高差来设计建设加强型梯田湿地系统,净 化效果较好,在多地迅速推广。该系统建设一系列低堰过滤系统,并大量配置水生植物,形成了 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我国水质分类由好到差分为 I~V 五类和劣五类。下图示意人工湿地

    水净化系统工作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传统梯田相比,该工程净化水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此梯田湿地系统
    2. (2) 与建设一座相同处理量的污水厂相比,这种水净化系统能够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

      ①净化成本更低 ②建设速度更快 ③水质改善更明显 ④技术复制更容易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期中)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水位变化更是青藏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下图示意1961-2020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1961-2020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趋势是( )
    2. (2) 造成2004年以来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3. (3) 2004年以来,青海湖的年平均水位变化导致( )
  • 1. (2024高二下·永春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漠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北麓的山中峡谷地带,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县级市。这里气候寒冷,夏季多雾,兴安落叶松茂密,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km,漠河地区多年冻土持续退化,在山体斜坡和相对较高地区,冻土的融深加大、原始湿地萎缩;大量融水向低洼地区聚集,新生湿地扩张,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在厌氧环境,有机质腐烂分解会产生CH4),影响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下图示意漠河市位置、河流与湿地分布和额木尔河某河段景观。

    1. (1) 从水汽(水的状态?存在空间?)的角度分析漠河市夏季多雾的原因。
    2. (2) 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漠河地区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3. (3) 分析漠河湿地的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环境中碳的收支。
  • 1.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曼扎拉湖位于埃及东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是一个半咸水湖,长47千米,宽30千米,湖泊很浅,最深不到2米,盛产各种鱼类,也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图为曼扎拉湖附近地区分布略图。

    1. (1) 描述曼扎拉湖盐度的分布规律,并指出夏冬季节的盐度特点。
    2. (2) 分析曼扎拉湖盛产大量鱼类的原因。
    3. (3) 简述曼扎拉湖成为埃及观鸟胜地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招远期中) 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黄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河三角洲“游耕”模式引发的主要问题是( )
    2.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生态优先发展策略的首要目的是( )
  • 1. (2024高二下·招远期中) 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近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如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湿地、滩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陆地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
    2. (2) 钱塘江河口围垦湿地、滩涂规模扩大,可导致( )

      ①径流对南岸破坏将增强    ②河口水体盐度将提高

      ③岸线向外推移将减缓    ④河口航道水深条件改善

  • 1. (2024高三下·湖南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江是韩国第一大河,汉江首尔段(见图)是韩国最大的城市开放空间。20世纪60年代,因修建水中淤(为调节河流水位而设置的横跨河流的截水设施)、混凝土护岸以及沿江高速公路等工程,汉江首尔段生态系统严重受损。20世纪80年代末,汉江首尔段开始了近自然恢复历程,比如拆除水中淤和混凝土护岸、将首尔市外围的森林和沿河绿地等恢复并连接起来、将部分路段地下化等,使其水质和鱼类数量得到持续恢复,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1. (1) 分别说明水中淤和混凝土护岸对汉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 (2) 分析加强首尔市及其周边绿地建设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3. (3) 指出汉江首尔段生态环境恢复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 1. (2024高二下·信阳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湿地虽然只占地球陆地表面4%~ 6%,却蕴藏着全球高达20%~30%的碳物质,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另一方面,湿地又是排向大气中甲烷的最大碳源。黄河三角洲是在黄河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面积显著减少。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位置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1. (1) 说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
    2. (2) 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3. (3) 说出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可采取的措施。
  • 1. (2024高二下·安宁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目前已建成东线和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始于江都,终到天津,利用已有河流湖泊串联调水,受地形影响,水体无法从起点自流到终点,运行过程中,需利用抽水枢纽逐级抽引长江水。中线工程起点为丹江口水库渠首,终到北京团城湖,综合考虑运行成本、沿线影响、水量水质等因素后,开挖河渠与建设地下隧洞输水。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促进了当地农业、工业的发展。图为东线工程与中线工程纵断面示意图。

    1. (1) 说明中线工程建设地下隧洞输水的优缺点。
    2. (2) 从生产与生活的角度,为华北平原更高效利用调来的水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3. (3)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