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西安期中) 《中国海洋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 

    2. (2) “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1. (2023高二下·西安期中) 21世纪,“绿色”被视为一种文明的标志,绿色旅游对旅游者来说不仅是享乐体验,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体验,不是单纯地利用自然环境,而是依靠自然和旅游的并行关系在对自然带有敬畏感和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绿色旅游的理解正确的是( )
    2. (2)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旅游理念的是( )
    3. (3) 下列关于旅游动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4. (4) 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 1. (2023·茂名模拟) 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    )
    2. (2) 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    )

      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

      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

      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

  • 1. (2023高三下·云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市房山有完整的地表与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中国北方半干旱与半湿润气候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这里褶皱及断裂构造均不发育,石灰岩层中含有多层带非溶性物质,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完整性好,棱角分明、壁立千仞(图左),与南方喀斯特景观不同。区域内地下溶洞星罗棋布,其中石花洞在地壳多次变动过程中,从地表往下形成七层洞层。石花洞附近的周口店溶洞群曾是古人类的“家”,“北京人遗址”即位于此。图右示意石花洞洞层体系,表为周口店和石花洞溶洞群资料。


    洞体埋深

    洞深

    洞口情况

    距河流和平原

    周口店溶洞群

    <5~10米

    10~100米

    洞口出露,口外开阔

    500米

    石花洞溶洞群

    >10米

    200~5000米

    洞口小而隐蔽,口外狭窄

    1000米

    1. (1) 从地质条件与气候的角度分析房山地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的成因。
    2. (2) 说出石花洞多层洞层的形成过程。
    3. (3) 分析石花洞旅游开发后对溶洞内喀斯特景观的不利影响。
    4. (4) 与石花洞相比,分析周口店溶洞群成为古人类居住地的主要原因。
  • 1. (2022高三上·重庆市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蒙古族古老的渔猎文化传承至今。1962年霍林河修建了几座大型水库,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逐年减少,到1974年,湖泊干涸,查干湖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的丧失引发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使查干湖成为危害当地的“害湖”。1976年,当地政府(前郭县)动员民众,修建了一条”草原运河”——引松人工河,水的滋养,使查干湖恢复了”天然宝库”的美称,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左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图右示意引松工程。

    1. (1) 说明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服务功能降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人们选择人工修复而不是自然修复的原因。
    2. (2)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请阐述核心区的主要功能。
    3. (3)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是否可以开展旅游活动请给予解释。
  • 1. (2022·福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 (1) 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 (2) 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 (3) 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
    4. (4) 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
  • 1. (2022高三上·河北开学考) 阅设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研究表明,旅游业对温室效应贡献约占总的温室效应的5%~11%。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述发展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和节能减排要求也日益强烈。按照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碳排放强度关系,可分为低集聚一低排放、低集聚一高排放、高集聚-低排放、高集聚一高排放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1一2016年我国30个省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碳排放强度变化(香港、台湾、澳门和西藏资料暂缺)。

    1. (1) 据图描述2001一2016年图示省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时空分布特点。
    2. (2) 说明2001~2016年图示省区旅游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推测原因。
    3. (3) 指出海南所属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及碳排放强度关系类型并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1.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 下图中a镇是我国南方一个在以大量传统建筑为主景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小镇,每年吸引了周边城镇的大量游客。21世纪初,位于低山丘陵区的b镇利用当地的特有原料和传统手工工艺发展了小型造纸业,此后a镇游客锐减。2017年,在当地政府部门协调下,a、b两镇和谐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a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   )
    2. (2) 21世纪初,a镇游客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3. (3) 促使a、b两镇协调发展,b镇侧重的是( )
  • 1. (2022高二下·新乡期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如下图)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

    简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保存完整的原因,并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和游客角度提出为保护拉萨旅游资源应采取的措施。

  • 1. (2022高二下·许昌期末)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的凤堰古梯田,是目前已发现的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在总面积约800公顷的古梯田保护区内,分布有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修建的古建筑民居群落、古寨堡、古庙宇、古堰渠、古塘坝等文物遗存。2019年,凤堰古梯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古梯田为“展品”,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展厅”,凤堰古梯田被打造成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活方式、促进村镇科学发展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提出该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