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我国正逐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下列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的是(  )
    2. (2) 我国提出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有(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 ②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大 ③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④经济发展速度快

  • 1. (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攀枝花地处川滇交界,雅砻江与安宁河的交汇处,山高谷深。下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地貌。

    附近的七百弄由海拔800~1000米的5000多座峰丛和1300多个深洼地的山弄组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1300多个洼地(弄)也就是1300多个"漏斗",该地区每年的降雨量都超过1500毫米,但这里缺水缺土,植被很少,是生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喀斯特地貌区。

    2017年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攀枝花位列四川第一,居住在武汉的退休王老师夫妇买房到攀枝花安度晚年(主要是过冬)。

    1. (1) 安宁河口的海拔范围是
    2. (2) 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东段山麓的高山沼泽,与沱沱河(1978年被认定为长江正源,并沿用至今)、楚玛尔河(北源)并称为“长江三源”。有攀枝花学者认为当曲才是长江的真正源头,请说明其中的理由。
    3. (3) 分析七百弄缺水缺土的原因,并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4. (4) 从热量和光照角度分析王老师夫妇迁移去攀枝花(过冬)的原因。
  • 1.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该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 (1) 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
    2. (2) 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
    3. (3) 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
  • 1.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读传统经济流程和循环经济流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1) 两种经济流程的最大区别是(  )
    2. (2) 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  )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环境效益不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 (1) 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2. (2) 指出并说明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3. (3) 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 (4) 请为该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安徽省图

    材料二   安徽省A县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

    1. (1) 根据材料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阐述原因。
    2. (2)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请你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2030)规划》。

    针对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

    1. (1) 试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的分布特征,并说明“西北及长城沿线区”与“西南区”被划分为“适度发展区”的不同自然原因 。
    2. (2) 试分析“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被划分为“保护发展区”的不同原因
  • 1. (2020高二上·广元期末) 循环农业是指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为安徽利辛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资金投入大,科技水平高

    2. (2) 符合图示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局部流程的是(   )
    3. (3) 在安徽广大农村推广该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还需(   )

      ①务工人员返乡   

      ②金融贷款助力     

      ③公司农户对接     

      ④政策引导支持

  • 1. (20120高二上·昌平期末) 读黄河金三角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区域),回答下面小题。

    1. (1) 黄河金三角区域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其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2. (2) 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下列措施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
  • 1. (2020·浙江模拟) 浙江某地的“跑道养鱼”是在“五水共治”理念下的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如下图。该模式能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保证水质,同时可以使鱼“跑步健身”(逆水游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跑道养鱼”的高效,体现在(     )

      ①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②发展乡村旅游  ③提高鱼的品质  ④增大养殖密度

    2. (2) 这一养殖模式要得到推广,从环境角度看,必须(     )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