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永春开学考) 印度洋偶极是发生在印度洋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由印度洋不同海域海表温差引起,有暖性(正)、冷性(负)和中性三种状态。当印度洋西部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赤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中性)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差异的原因是( )

      ①西部寒流影响,冷水上泛                                ②东部暖流流经,水温较高

      ③西部冷空气下沉,海水降温明显                ④信风较弱,向西输送暖水较少

    2. (2) 下列关于印度洋正偶极对图中甲乙两地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 (2024高一上·淮北期末) 读海洋和大气间水热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近海面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 )
    2. (2) 图中表示海一气之间水分交换的方式是( )
  • 1. (2024高三下·广东月考) 孟加拉湾北部的表层海水盐度和海面高程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图为孟加拉湾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单位:g/kg)。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图中海湾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西高东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海域蒸发量        ②海水深度        ③淡水汇入量        ④海水运动

    2. (2) 北半球夏季,图中海域( )
    3. (3) 某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太平洋的表层水温变化基本相反,则孟加拉湾表层海水( )
  • 1. (2024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玛娃”是202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区台风季第2个被命名的台风,也是今年以来该洋区乃至北半球最强的热带气旋。2023年5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监测,台风“玛娃”靠近台湾以东洋面,30日以后将逐渐转向,移速减慢,强度逐渐减弱。下图示意北京时间5月日15时西北太洋局部海平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

    1. (1) 分析图中海洋上甲锋面类型的形成原因。
    2. (2) 描述乙地区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3. (3) 结合热带海区海一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特点,说明其对台风形成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东阳开学考) “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相关,“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汇合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从而导致(      )
    2. (2) “沃克环流”中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与(      )
  • 1. (2024高二上·浏阳期末)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南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异常升高。这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南赤道暖流与“厄尔尼诺暖流”特征差异较大的是( )
    2. (2) “厄尔尼诺暖流”的形成将( )
  • 1. (2024高一上·浏阳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其中7月发生频率最高。北大西洋的海雾多为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的平流冷却雾。对北大西洋海雾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和监测预报,有利于保障相关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如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图(单位:%)。

    1. (1) 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 (2) M海域7月盛行西南风,是该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M海域7月西南风的成因及其对海雾形成的影响。
    3. (3) 简述海雾对北美东北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和渔业捕捞影响大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期末) 当关键区(120°W至170°W、5°N至5°S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较常年高或低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8-2021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东太平洋地区( )
    2. (2) 最典型的拉尼娜现象出现在( )
  • 1. (2023高二上·张家界期末) 图为2022年10月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正常年份相比,关于甲乙海域海气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2. (2) 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1. (2024高二上·郑州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方涛动是一种气压对比现象,用塔西提岛(148°05'W,17°53'S) 和达尔文(130°59'E,12°20'S)两个观测站的海平面气压之差来表示,即南方涛动指数(SOI),等于塔西提岛减去达尔文的海平面气压。SOI 的大小表示南方涛动的强弱,通常也用南方涛动指数反映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势力强弱。图 1为2018~2023年南方涛动指数和Nino3.4 区海温指数((170°W-120°W,5° S-5°N) 区域平均海温距平值)变化示意图,图2为太平洋局部示意图。

    图1

    图2

    1. (1) 描述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2. (2) 将塔西提的气温和气压状况近似的看作为东南太平洋的气温、气压状 况,利用海平面气温与气压的相互关系,说明南方涛动指数与厄尔尼诺现象和 拉尼娜现象的相互关系。
    3. (3) 根据图12推测,2023年的秋冬季节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推理说出 该现象对我国冬季产生的影响。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