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麻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星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所结果实数目相同。如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所结果实数目的关系图。

    1. (1)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猫爪藤属于植物。
    2. (2) 分析图中数据,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所结果实数目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的变化有关。干旱较严重时,受寄生灌木(填“轻度”或“中度”或“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所结果实数目最少。
    3. (3) 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在适应沙漠环境的同时也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
    4. (4) 材料二:为了保证移栽树木成活,移栽时常采用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①在阴天或傍晚移栽;②剪去大部分枝叶;③根部带有一个土坨;④树干捆上稻草绳;⑤有的盖上防晒网;⑥用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向根部;⑦在树根覆盖上厚土层,并用三脚架固定树干;⑧有的给树木打针输液。

      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材料二中所采用的保护措施是(填序号)。为保证移栽树木的根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材料二中的保护措施是(填序号)。

    5. (5) 材料二中保护措施③的目的是
  • 1. (2024八下·茅箭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哈密瓜以其糖分含量高,味道香甜而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其运输路途遥远,有些人将新疆哈密瓜引入我市进行大棚种植,但其甜度远低于新疆哈密瓜,其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材料二:现场采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既给人们提供了走进大自然,亲近泥土的机会,又能体会到采摘过程的乐趣。近几年我市也新建了很多水果、蔬菜采摘园,广大市民在闲暇时间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葡萄、梨、桃、蔬菜等。

    1. (1) 哈密瓜中的糖分含量高,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通过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新疆哈密瓜引入我市后甜度降低,由此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 (2) 为提高本地哈密瓜甜度,专家建议:可以在白天适当增加大棚的光照;也可以在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两种措施都可提高哈密瓜甜度,试着选择其中一条措施解释其原因:
    3. (3) 草莓的根系入土浅,但叶片面积大,作用旺盛,因而需水量大,始终要保持土壤湿润。
    4. (4) 种植草莓的大棚,要适时进行通风以增加浓度,提高产量。
    5. (5) 采摘后,为了延长水果保存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只写一条)。
  • 1. (2024八下·宁南月考) 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中取3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


    甲品种花生

    乙品种花生

    长轴长度(mm)

    11

    14

    15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毫米

    24毫米

    1. (1) 该小组使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获取样品,要做到取样,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2)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本次测量中甲品种花生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为毫米。
    3. (3) 从长轴均值上看,乙品种花生的果实较大,但是也出现了相对较小的果实个体,这是由于因素引起的变异,(能/不能)遗传给后代。
    4. (4) 甲乙两个品种花生的果实大小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异(能/不能)遗传给后代。
  • 1. (2024八下·成都会考)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 B . 青蛙体温恒定,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C .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D . 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
  • 1. (2024·岳池模拟) 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非常发达 B .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 . 胡杨林可以防风固沙,改善气候
  • 1. (2024·湘潭会考) 兰花螳螂的足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间伪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利于捕食 B . 有利于避敌 C . 为了适应环境形成的 D .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 (2024·长沙会考) 女贞是一种常见植物,具有滞尘抗烟,吸收二氧化硫等功能,能净化空气,常作为城市行道树。此现象体现的是(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生物依赖环境
  • 1. (2024·桂林模拟) “稻渔复合种养模式”(即水稻种植与虾、鱼,蟹、鳖、泥鳅等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是我区重点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达到稳粮增收、稻渔双赢效果,助力乡村振兴。图为稻鱼共作模式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 (1) 水稻和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
    2. (2) 鱼不仅吃杂草,还吃稻田害虫,它排出的粪便经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后,又可以被水稻吸收利用,从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3) 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4. (4) 该环境中,阳光、空气、水、害虫和鱼等因素统称为,这些因素会都影响水稻的生长,这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必须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5. (5) 稻渔复合种养模式在保粮食产量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农业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广运用。请你就该种养模式的特点,拟一条宣传标语
  • 1. (2024八下·江城模拟)  在高纬度地区,环境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北美野兔会通过改变毛的颜色来更好地伪 装自己 。北美野兔从秋季开始一直到冬季,毛色会慢慢改变,如图甲所示。

    1. (1) 北美野兔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北美野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
    2. (2) 在环境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的高纬度地区,雷鸟、北美野兔等动物通过改变羽或毛的颜色来更好地伪装自己,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北美野兔在冬季改变毛色,与其体内的 Ag9uti基因有关,该基因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导致毛色变白,这说 明毛色的变化是  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 (3) 近年北美野兔群体中出现了一小群“异类”,它们在冬天仍然保持棕毛,这一现象在 遗传学中称为  。研究发现,该现象是由于北美野兔与黑尾长耳野兔发生了杂交,使子代具有了不能正常表达的 Ag9uti基因 。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冬季少雪 的情况变得愈发常见,冬季棕毛北美野兔的数量将会增加,这是 (填“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的结果。
    4. (4) 已知一个北美野兔家庭各成员的基因型(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和冬季毛色如图乙所示,则毛色表现出的显性性状为 (填“ 白色”或“棕色”) ,可推测 亲代①可能具有的基因组成为  。若北美野兔亲代的基因型为 AA和 Aa,则 子代基因型为 Aa的概率为 
  • 1. (2024·贺州模拟)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海洋中的小鱼多数形成了集群行为。当它们受到攻击时,鱼群会变得更密集,捕食鱼也许会把密集鱼群看成“庞然大物”不敢轻举妄动,这可以减少小鱼被发现和捕杀的概率。下列对集群行为的形成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 . 集群行为仅由小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 . 捕食鱼与小鱼之间存在激烈的生存斗争 C . 捕食鱼对小鱼的行为方式具有选择作用 D . 小鱼的集群行为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