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出土文献是指“地下之新材料”,主要是指甲骨文、玺印、陶文等材料;而传世文献是指“纸上之材料”,是指经过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

    近些年,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我们出土和整理了一大批文献。2021年出土楚简《孔子曰》和《诗经》文献,2022年《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整理公布,2023年清华简第十三辑整理公布……新出土文献有助于重新探讨中华原典的生成和演变,研究中华民族的融合,进而把握中华文明的起源、特色及其影响;还有助于全方位进行理论建构,挖掘中国早期文学特征,并与西方相关理论开展对话。

    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校读传世文献之文本,通过出土文献可以校勘传世文献的谬误,使历史面貌得以更好地恢复;二是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对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遗漏和缺略;三是印证、支撑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印证、支撑着某些传世文献的真实性。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出土文献的当代价值。
    2. (2)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出土文献对解释和重建历史真实性的作用。
    3. (3) 结合材料,从《逻辑与思维》中任选两个科学思维方法,分别说明其在历史研究史的应用。
  • 1. (2024高二下·长春开学考)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它不仅孕育了中华儿女,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数不尽的财富。下图为黄河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文物。这些黄河文物( )

    ①展示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

    ②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③集中展现了黄河流域人们的整体风貌

    ④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二下·炎陵开学考)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20232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中国向八方宾朋展现了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彰显文化自信。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连续性

    ②中华文化因包容性而交流,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③守正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学生们搜集到以下与龙有关的内容:

    关于龙的形象,变幻多彩。服饰上有龙腾祥云,建筑中有九龙回音,民俗活动有端午龙舟,馆藏文物有鎏金走龙。

    关于龙的歌曲,脍炙人口。“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

    关于龙的成语,融入生活。开会说话、撰写公文,我们要画龙点睛;追赶新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

    这些关于龙的文化现象( )

    ①是对龙的客观形象的创造性表达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④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值得期待。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a)”。“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杨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2024年总台春晚以“龘”字为题眼,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据往年数据,借助于总台多语种、全媒体直播平台和覆盖全球的传播渠道,海内外观众总规模逐年递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2024年总台春晚值得期待的原因。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此展览分为“古蜀觅踪”“敬事神明”“梦回古蜀”“神国万象”四大单元。三星堆的面具、神树、神鸟、器具等文物经过元素提炼与二次创作,以“蜀·魂、蜀·现、蜀·迹、蜀·祭”的叙事脉络再现古蜀文明的瑰丽。举办这类展览( )

    ①表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才具有意义

    ②能让观众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③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④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远溯汉三贤、清三儒,近看红色文化、三线文化,以及抗战等历史带给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积淀,缕缕黔北文脉绵延不绝,凝聚成这座城市的文化脊梁。吐故纳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造就遵义独树一帜的城市魅力。遵义的城市魅力在于(   )

    ①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立足时代之基,反映时代风貌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杭州开学考) 民族音乐会《长城》是文旅部重点资助剧目,通过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呈现和不同音响的组合,既塑了长城的“形”,又铸了长城的“魂”。打击乐的有机组合表现了长城的磅礴气势,二胡的揉弦与颤音再现了长城的细腻,长线条、长气息乐句塑造了长城的绵延和壮丽……通过音乐作品,长城这一静态的古代建筑变得灵动而有魅力,长城的精神内涵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也得到阐释和传播。这表明(    )

    ①不同事物之间存在共性,音乐和古建筑之间存在共通的美学信息

    ②抓住事物的不同之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可以“移植”和借鉴

    ③古建筑和音乐的有机融合,是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必由之路

    ④要在保护中发展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23年重阳节山东曲阜举办一年一度的“孝贤文化节”。“两创”的目的,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不只重阳节,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山东曲阜都会以“节礼”为主题举办活动。乡亲们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喜乐团圆的气氛中,传统美德的文化意蕴和价值理念,不知不觉入了心。上述活动的举办启示我们(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需要不断传承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③要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跑出“中国速度”;电商平台将世界融于一“网”;扫码支付引领消费时尚;共享单车为“最后一公里”提供解决方案……一系列成果表明(    )

    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民

    ②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全面领先的现代化国家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科技创新的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