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仁寿期中) 学习小组选用苏丹Ⅲ染液,使用显微镜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 . 步骤:切取子叶薄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 . 现象:花生子叶细胞中有被染成橘黄色颗粒 D . 结论:脂肪是花生子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1. (2024九下·仁寿期中) 近年来奶茶等饮料深受年轻人喜爱,有学生兴趣小组关于奶茶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完全正确的( )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

    A

    某“零脂”奶茶是否含有脂肪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

    含有脂肪

    B

    某“摇摇乐奶昔”是否含有蛋白质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紫色

    含有蛋白质

    C

    某“波波奶茶”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

    D

    某“零糖”奶茶中是否含有糖

    斐林试剂

    被检测液体立刻出现砖红色

    含有糖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下·仁寿期中) 植物体缺少某些元素时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如缺少铁、镁、氮、钾等元素。但缺少不同的元素发黄的叶片和部位不同,有的是老叶发黄、有的是幼叶发黄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进入植物体的元素,有的是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从幼叶转移至老叶;有的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能够从幼叶转移至老叶。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铁和镁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是哪一类化合物。
    1. (1) 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完全培养液以及相应的缺铁培养液和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长势相同的青菜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青菜的生长发育状况。

    2. (2) 结果预测和分析:

      缸内的青菜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青菜表现幼叶发黄,而C缸内青菜表现老叶发黄,则说明铁在细胞内形成稳定化合物,镁在细胞内形成不稳定化合物;

      ③若B缸内青菜表现,而C缸内青菜,则说明铁、镁在细胞内都形成稳定化合物;

      ④若B缸内青菜表现,而C缸内青菜,则说明铁在细胞内形成不稳定化合物,镁在细胞内形成稳定化合物;

      ⑤若B缸内青菜表现,而C缸内青菜老叶发黄,则说明铁、镁在细胞内都形成不稳定化合物。

    3. (3)  若实验证明铁、镁是青菜生长必需的元素,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
  • 1. (2024七下·自贡开学考) 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营养液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500毫升

    10℃

    2只

    A . 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 . 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 . 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 . 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 1. (2024八下·成都会考)

    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 (1) 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

    2. (2) 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

    3. (3) 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原因是

    4. (4) 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

    5. (5)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条件下进行.

  • 1. (2024八下·成都期中) 寒假里,小丽和小霞同学在养鸡场参观并进行社会实践时,对小鸡的孵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们把18枚同一品种,大小和产出时间都基本相同的鸡受精卵平均分成三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步骤1

    用消毒过的注射器将无菌水注满鸡卵钝端的气室,然后用胶水将针眼封闭

    用胶水涂满卵壳表面

    不作任何处理

    实验步骤2

    将以上三组鸡卵同时放入孵化箱中,人工孵化21天左右,统计孵化率

    请回答:

    1. (1) 孵化箱为鸡卵孵化所提供的主要环境条件是适宜的
    2. (2) 丙组与甲组对照,探究的问题是;丙组与乙组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3. (3)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孵化率最高的一组是
    4. (4) 实验前,她们对鸡卵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如图所示:

      ①观察鸡卵的结构,鸡卵孵化时不需要人为地为胚胎提供水和营养物质,是因为[]卵黄和[⑥]中含有丰富的水和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利用。胚胎发育的位置在[]

      ②通过比较鸡卵与其他鸟类的卵,她们还发现,各种鸟卵的形态大小不一,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从鸟卵的结构特点来看,鸟类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的陆地上繁殖后代,除了②中提到的原因以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呢

  • 1. (2024八下·成都期中)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若用A图表示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则:图中Ⅰ可表示作用,图中Ⅱ可表示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大都能完成过程(填序号),植物在白天进行过程(填序号)。
    2. (2) 图中B、C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向B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幼苗的光合作用会,(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 (3) 如果将B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增强”或“减弱”)。
    4. (4) 根据右图甲、乙实验装置分析:

      a.该实验可探究的变量是。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4小时后,同时分别摘下甲乙装置中的叶片,利用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装置叶片遇碘,乙装置叶片遇碘变蓝。

    5. (5) 由以上实验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为使我们生活的空气环境保持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请提出你的建议:
  • 1. (2024·岳池模拟) 铅污染主要来自铅制品(如电池)工矿企业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汽车排出的含铅尾气。科研人员以4种常见树木为实验材料,研究铅污染环境下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该变化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功能的强弱。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在空气质量良好、土壤未受铅污染的植物栽培基地,取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若干。

    ②将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后擦干,用同一打孔器取叶圆片,置于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50片。

    ③将浓度为800mg/L的醋酸铅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每皿100mL)进行铅污染处理,对照组叶片用等量蒸馏水浸泡。科研人员记录铅污染下4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mg/L)如表所示:(说明:对照组内同种植物短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忽略不计。)

    树种

    对照组

    实验组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2天

    黄杨

    1.40

    2.46

    2.17

    1.00

    0.69

    0.50

    香樟

    1.27

    1.68

    1.35

    0.96

    0.42

    0.30

    杉木

    1.84

    2.38

    1.76

    1.14

    1.05

    0.57

    冬青

    1.99

    1.76

    1.70

    1.40

    1.11

    0.51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 (1) 步骤①中,科研人员选择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2. (2) 科研人员通过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在处理数据时,他们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值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
    3. (3) 表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铅污染下,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除冬青外,其余3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的变化规律。
    4. (4) 铅污染不仅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对我们自身健康也存在危害,请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减少铅污染的措施:
  • 1. (2024·岳池模拟) 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调查法 D . 资料分析法
  • 1. (2024七下·宜宾期中)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过程如下表所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mL

    0mL

    搅拌,放入37℃的温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

    2

    馒头碎屑

    0mL

    2mL

    搅拌,放入37℃的温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

    3

    馒头块

    2mL

    0mL

    不搅拌,放入37℃的温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

    1. (1) 请据上表推测: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后,没有出现变蓝现象的是号试管。
    2. (2) 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
    3. (3) 为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应该选择两支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4. (4) 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是因为馒头内的淀粉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
    5. (5) 如果增加4号试管,按1号试管设置,搅拌后放在冰箱中10分钟,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是:(填“变蓝”或“不变蓝”)。此实验表明:馒头变甜还需要适宜的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