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防城期中) 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它条件均相同;水蚤在不同水温中的时长均为12个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 (1) 用于实验的水蚤数量不能太少,目的是
    2. (2) 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现象。
    3. (3) 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到了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的(填“定向”或“不定向”)。
    4. (4) 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具有的个体容易存活,具有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 1. (2024八下·墨玉期中)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合理的是 (    )
    A . 由简单到复杂 B . 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C . 由低等到高等 D . 由水生到陆生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中,同学们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让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针对以上做法,你认同的叙述是(  )
    A . 小纸片模拟的是捕食者 B . 实验者模拟的是猎物 C . 黄布模拟的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D . 预测活动结束时剩下数量最多的是红色的小纸片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三个发掘地点如图,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复杂到简单排列的顺序应该是(  )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乙、甲 D . 丙、甲、乙
  • 1. (2024·威县模拟) 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苏联学者奥巴林等提出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关于这一学说及其实验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 .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 . 米勒实验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D . 米勒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降雨现象
  • 1. (2024八下·深圳期中)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也需要严密的逻辑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下列叙述中,不能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推测提供证据支持的是(    )
    A . 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氮、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B . 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所进行的实验 C . 1969年,人们从坠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中发现含有井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D . 地质学研究表明,46亿年前的地球温度很高,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
  • 1. (2024八下·深圳期中)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米勒将甲烷、氨、氢气、氧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密封装置内,模拟原始大气 B . 我国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C . 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的差异,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D .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简单
  • 1. (2024八下·深圳期中)  下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 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自然选择 B .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 .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 .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 1. (2024八下·榕城期中) 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获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所研究的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 鱼类 B . 两栖类 C . 爬行类 D . 哺乳类
  • 1. (2024八下·榕城期中)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形成新品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A . 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 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 . 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 . 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