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常州月考) 如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内某典型风蚀沙化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速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可知(   )
    2. (2) 最适合该风蚀沙化区使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为(   )
  • 1. (2024高二下·常州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经河西走廊,注入居延海;而湖泊竟有100多个,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湖水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

    材料二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 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它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但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加速向南入侵,河西走廊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1. (1) 比较黑河P、Q两点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异同。
    2. (2) 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3. (3) 提出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
  • 1. (2024高三下·张掖月考)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苏打盐碱地。为减 轻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水稻收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

    1. (1) 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的危害表现在(   )
    2. (2) 图中不同土地类型合理的利用方式有(   )

      ①湖泡区种植芦苇     ②草甸土栽种水稻     ③沼泽区种植芦苇     ④沼泽区栽种水稻

    3. (3) 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可能会(   )
  • 1. (2023·烟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青藏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高原出现冻融荒漠化现象,人类活动和高原鼠兔增多也加剧了冻融荒漠化。下图示意藏西-藏北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其形成过程。

    1. (1) 据图说明造成冻融荒漠化的过程。
    2. (2) 推测高原鼠兔增多对冻融荒漠化的影响。
    3. (3) 针对藏西-藏北冻融荒漠化加剧的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4高三下·合肥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萨赫勒地区M地利用荒漠化治理的中国经验建设起“绿色长城”,形成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 生态和经济相融合的农耕系统。该地年降水量约600mm,年蒸发量约2200mm。人们在贫瘠的土壤上,在仅保留天然杂草种子的状况下休耕,休耕防护带每年移动约5米,创造性地建设了“移动休耕防护带”。与来自其它国家的荒漠化治理方式相比,其更容易被当地人采纳。图示意萨赫勒地区位置和M地不同时间农耕系统剖面。

    1. (1) 说出休耕防护带的移动方向和判断依据。
    2. (2) 与休耕前相比,说出休耕带农作物单产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 (3) 说明该农耕系统更容易被当地人采纳的社会经济原因。
  • 1. (2024高三下·厦门模拟) 新疆耕地中盐碱化面积占比过半。L农场地处天山北麓,2017 年起在盐碱耕地内挖塘汇水,利用农田灌溉退水养殖原产于浙闽海域的石斑鱼,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耕地盐碱化问题得以改善。随着L农场养殖模式的推广,新疆石斑鱼养殖规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本地市场中来自浙闽的鲜活石斑鱼,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浙闽耕地相比,新疆耕地的灌溉退水大多更适宜养殖石斑鱼主要是由于( )
    2. (2) L农场开挖鱼塘后耕地盐碱化问题得以改善,主要是因为( )
    3. (3) 新疆石斑鱼取代了来自浙闽的鲜活石斑鱼,主要得益于( )
  • 1. (2024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漓江上游为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区域生态状况良好,中下游为岩溶生态分区,石漠化问题比较突出。漓江流域石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9%。自然因子对石漠化空间分布的影响权重排序为:岩性>地貌>植被覆盖>高程>年均降水>坡度。下图示意2015年漓江流域不同坡度、不同高程石漠化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漓江上游与中下游生态状况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 (2) 漓江流域石漠化多发区岩性特征符合( )
    3. (3) 结合图示,推测漓江流域石漠化严重的社会因子主要是( )
  • 1. (2023高二上·怀仁期末) 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图1),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民勤绿洲西线的老虎口二十世纪下半叶风沙灾害严重,“沙平墙、羊上房、庄稼连根拔”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当地用作物秸秆、黏土、尼龙网等作为沙障材料,创建了“方格沙障+梭梭林”(图2)的治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1. (1) 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虎口风沙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 (2) 推测民勤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
    3. (3) 说明民勤县“方格沙障+梭梭林”治沙模式的优势。
  • 1.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1月25日,我国启动了世界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

    材料二 2023年4月,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影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图10为4月10日14:00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1. (1) 推测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而非我国的判断理由。
    2. (2) 分析蒙古国沙尘暴多发于春季的原因。
    3. (3) 为进一步减轻我国北方的荒漠化提出合理措施。
  • 1. (2024高二下·淮北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的东段,全市大部被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和大片的戈壁覆盖,是全省乃至全国荒漠化危害(主要是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武威市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土地风蚀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和草场与耕地的退化,春季多风沙天气。下图为2000年我国沙漠(沙地)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沙地、戈壁或盐碱地。

    1. (1) 分析武威市荒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2. (2) 武威市春季多风沙天气,试简述原因。
    3. (3) 请为武威市防治荒漠化献计献策。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