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救济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 .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 . 屈从于美国的霸权主义 C .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D . 解决广大群体养老问题
  • 1. 观察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 . 摧毁了西方殖民体系 B . 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C . 道路呈现多样化特征 D . 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中“独特的方式”指的是( )
    A .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B .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 埃及华夫脱运动
  • 1. 下图分别是宣传 20世纪 30 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 )

    A . 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 . 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 . 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 1.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得益于( )
    A . 农奴制度的废除 B .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 . 苏联模式发挥作用 D .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 1. 下面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 . 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 . 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 .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 1. 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 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 )
    A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 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采取计划经济体制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为某学生所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

    材料二:一位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顿时掩不住得意之色……

    ————《世界通史》

    1. (1) 将材料一中的 A、B两处补充完整。
    2. (2) 写出材料二中新秩序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掩不住得意之色的原因。
    4. (4) 根据以上材料,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 1. 观察下图,下列主题最适合 ▲ 处的是( )

    A . 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 . 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