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江安期中)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动作图解如图1;图2表示人体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生理过程,C、D代表不同物质,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的血管;图3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当异物经咽、喉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1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此生理过程对应图2中的(填“A”或“B”)过程和图3中的(填“ac”或“ce”)段曲线。
    2. (2) 图2中D表示的物质是。呼吸道通畅后,图2中物质D至少要穿过层细胞进入血液,此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3. (3) 图2中甲、乙、丙三种血管内,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率最低的是血管。
  • 1. (2024七下·江安期中) 当我们发生剧烈咳嗽时是呼吸道对我们的保护,它会对我们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鼻涕产生于鼻腔,痰产生于咽部 B . 呼吸道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气体 C . 鼻毛和气管的纤毛可以清洁吸入的气体 D . 呼吸道产生的黏液可以湿润和清洁空气
  • 1. (2024七下·江安期中) 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体的吸气和呼气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表示气管,②表示肺 B . 甲过程表示呼气 C . 吸气时,③的顶部上升 D . 发生乙过程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
  • 1. (2024八下·犍为期中) 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肺的“旅程”为(    )
    A .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C .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 1. (2024八下·犍为期中) 胎儿出生后20秒内发出第一声啼哭,这就标志着你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的 , 从此就要靠自己的呼吸系统来进行气体交换,这是婴儿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当人体的鼻咽部受到病菌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病菌经(选填“鼻腔”或“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 1. (2024八下·犍为期中) 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同学们要用鼻吸气不要张大嘴巴吸气,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鼻腔内有鼻毛,可清洁吸入的空气 B . 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C . 鼻黏膜能分泌黏液,可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 D .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空气
  • 1. (2024七下·腾冲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B . 呼吸道能清洁、湿润、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因此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C .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D . 心脏的左右不相通,提高了血液循环运输氧的能力
  • 1. (2024七下·腾冲月考) 图一是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图二是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结合所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A中,结构③模拟。此模型的弊端是只能演示结构④的径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的状态变化。
    2. (2) 图一B中,膈由a向b运动时,膈肌(填“收缩”或“舒张”),导致肺内气压发生变化,此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可用图二的(填“ABC”“BCD”或“CDE”)曲线表示。
    3. (3)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它是在产生的。
  • 1. (2024七下·腾冲月考)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PM2.5是造成雾霾天的主要因素,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并能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 . 气管、肺 B . 肺泡、支气管、气管 C . 支气管、肺泡、气管 D . 气管、支气管、肺泡
  • 1. (2024七下·腾冲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中口腔是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 B . 鼻腔、气管和支气管均可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温暖 C . 咽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D .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食道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7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