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道县月考)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馒头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会变甜(馒头本身没有甜味)”针对这个问题,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置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馒头的处理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块

    加入的液体

    2毫升唾液

    A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37

    10分钟后取出,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1. (1) 若将甲、乙作为对照,则试管乙中加入的液体A是
    2. (2) 处理馒头时,“用刀细细切碎”模拟,37℃的温度模拟的温度。
    3. (3) 滴加碘液后,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其遇碘不变蓝,由此,可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酶有关系。
  • 1. (2024七下·道县月考)  人们摄入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必须先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人体细胞利用。图1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2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②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图2中的(填字母),表示的物质是麦芽糖,最终被分解为可吸收的a,a为,再经氧化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2) 图2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填字母)。判断依据是器官C内的消化液中有
    3. (3) 若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如图3所示,如果一个人因患胆囊结石切除了胆囊,它会影响曲线所代表营养物质的消化。
  • 1. (2024七下·永州月考) 某牛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表,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Ⅰ号

    Ⅱ号

    Ⅲ号

    馒头处理

    适量碎屑

    加入液体

    唾液2毫升

    ?

    唾液2毫升

    搅拌情况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0℃

    10分钟后滴加碘液

    A . 实验现象为①不变蓝、③变蓝 B . 不变蓝说明淀粉全部被消化 C . Ⅰ号和Ⅲ号实验可得出结论:温度不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D . 若Ⅰ号和Ⅱ号变量为唾液,则Ⅱ号加入的液体应是“清水2毫升”
  • 1. (2024七下·吉安月考)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馒头形态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加入的物质

    2mL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环境温度/℃

    37

    水浴时间/min

    5

    检测试剂

    碘液

    实验现象

    请据上表回答问题。

    1. (1) 该探究活动共设计了组对照实验。正常情况下,四支试管滴加碘液,只有号试管不变蓝。
    2. (2) 要想探究牙齿的咀嚼对唾液淀粉酶消化馒头的影响,应选试管号和号形成对照。
    3. (3) 小明同学选择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他探究的问题是
    4. (4) 要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馒头的作用是否产生影响,应该再设计一个5号试管,除不同外,其余的实验条件都跟1号试管一样。
    5. (5) 下列选项中,能准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填字母)

  • 1. (2024七下·永修月考)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蹦。

    “窝窝头”是民间传统的面点食品,它历史悠久,质地黏软,口味香甜。人体摄食“窝窝头”后,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易于下咽。为了探究“口腔对窝窝头的消化作用”,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注:通过我们生物课所学知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窝窝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的有无)

    组别

    1

    2

    3

    4

    5

    窝窝头碎屑或块

    适量窝窝头碎屑

    适量窝窝头碎屑

    适量窝窝头块

    适量窝窝头碎屑

    适量窝窝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B

    搅拌程度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充分搅拌

    温度(10分钟)

    37℃

    100℃

    加入碘液

    5滴

    1. (1) 为探究唾液对窝窝头是否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除此之外,1号和2号试管的其它实验条件应。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原理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号试管,证明唾液对窝窝头有消化作用。在这个实验过程中,1号和2号试管构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变量
    2. (2) 想探究牙齿在口腔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作用,应该选择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如果把5号试管的B条件设置为,并把5号试管和号试管对照,可以用来探究温度对口腔(唾液淀粉酶)消化窝窝头(淀粉)的影响作用。
    3. (3)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
  • 1. (2024七下·渝水月考) 如图表示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场所1代表口腔,场所2代表小肠 B . 物质2代表的是葡萄糖 C . 消化液1是唾液,含有淀粉酶 D . 消化液2代表胰液、肠液和胆汁
  • 1. (2024七下·宜春月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和唾液

    馒头碎屑和清水

    馒头块和唾液

    馒头碎屑和唾液

    水温和时间

    90℃,10分钟

    37℃,10分钟

    37℃,10分钟

    37℃,10分钟

    1. (1) 10分钟后,分别向四组实验的试管内滴入碘液,不变蓝的是第组。
    2. (2) 该实验中共设置了组对照实验,第二组和第四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预期第二组和第四组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组与第四组对照,说明是影响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一个因素。
  • 1. (2024七下·威远期中) 实验探究题:如图所示,分析实验。

    1. (1) 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2. (2) 温水应该控制在37℃左右,是为了
    3. (3) 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充分消化下被分解为,1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变蓝或不变蓝)。
  • 1. (2024七下·阿克苏月考)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形状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温度及时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 (1) 为了验证“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表中的“?”处应加入
    2. (2) 实验过程中进行37℃水浴目的是
    3. (3) 请你判断,滴加碘液后,[]号试管不变蓝,另外两支试管都变蓝,出现不变蓝现象的原因是
    4. (4) 为了让食物充分消化,日常进餐时要注意
  • 1. (2024七下·岳池期中) 小敏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她进行了三种处理(每空2分,共8分):

    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 (1) 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是对照实验。
    2. (2) 若将3支试管均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成了
    3. (3) 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