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响水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135平方公里。99.9%的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省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后来经过当地人不断努力,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下图为西畴县位置图。

    1. (1) 根据材料,描述西畴县的位置特点。
    2. (2) 分析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3. (3) 分析西畴县石漠化的危害。
    4. (4) 推测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
  • 1. (2023高二上·邢台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如图)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岛内树木林立,湿地广阔。目前全岛面积1269.1km2 , 常住人口60多万人。该岛于1958年划归上海市,2016年撤县设区(人口、经济增长达到某一标准),现在崇明岛的主体部分为上海市崇明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崇明岛做了调研后指出,当地具有成为生态特区的潜力。过去几年,崇明岛积极发展需要依托优良自然环境的产业,如生态农业、旅游康养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等。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崇明岛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

    1. (1) 相比上海市其他辖区,分析崇明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2. (2) 结合崇明岛规划的系列产业类型,分析崇明岛定位为生态特区的优势条件。
    3. (3) 说明崇明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及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1. (2023高二下·天津市期末) 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GDP发展模式应当被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绿色GDP”发展模式取代,这才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绿色GDP”发展模式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据此,回答下题。
    1. (1) 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2) 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
  • 1. (2023高二下·天津市期中) 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手衣物和过时的服装流入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以2021年为例,有4.6万吨的二手衣服通过海运流入智利,除少部分销售之外,大部分被弃置在阿塔卡马沙漠当中。堆砌成山的旧衣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完成下列哪些措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

    ①就地掩埋

    ②建立消毒等相关技术的规范和标准

    ③政府立法,加强对二手衣物进口的监管

    ④严令禁止旧衣物的进口

    ⑤消费者减少对时尚的追求,延长服装的穿着时间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⑤
  • 1. (2023高二下·天津市期中)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km,增加海岸线720km,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开发利用海洋方式相同的是( )
    2. (2) 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影响是( )
  • 1. (2023高三上·沙市区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前进的风沙流受阻挡聚积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形成高度不等的突起土堆,即灌丛沙堆(左图)。在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右图)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广布。利用遥感技术观测到研究点附近地区近十年来灌丛沙堆显著减少,且灌丛沙堆消失后形成了较为平整的土地。走访得知,当地农民每年会引黄河水灌溉淋盐压碱,并将灌丛沙堆里的沙子掺杂在土壤中,以此来改良土壤质地和成分。

    1. (1) 分析灌丛沙堆中的沙子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2. (2) 简述大量采挖灌丛沙堆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 (3) 说明河套地区保护灌丛沙堆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 1. (2023·) 黑河沿岸多线状分布的胡杨。每年夏季出现胡杨母株上大量散落种子的现象,被称为“种子雨”。胡杨种子有白色绒毛,可借助风力、流水传播。由于上游过度用水,20 世纪末黑河下游断流,严重威胁胡杨生存。近年来,每年秋季黑河集中向下游生态输水,但未能明显遏制胡杨种群退化。部分来水量较大的年份成为胡杨种子向下游扩散的关键时期。右图示意黑河流域位置。据此完成各题。

    1. (1) 胡杨呈线状分布在黑河沿岸主要取决于
    2. (2) 生态输水未能明显遏制黑河流域内胡杨种群退化,可能是因为 
    3. (3) 评估胡杨种子向下游扩散条件的最合适指标是
  • 1. (2023高二下·郑州月考) 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自然地理特征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行政区划        ④生态系统特征

    2. (2) 图中的四个生态大区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应该属于以下( )
    3. (3)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1. (2023高三下·杭州月考) 近年来,我国多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率达到80%以上,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各类休闲绿地等目标。完成下题。

    森林城市的建设可以( )

    A . 采取从农村移植大树提高建成区的绿化率 B . 用人工草地取代水体沿岸植被提高绿化率 C . 砍伐树木出售木材而提高城市经济收入 D .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 1. (2023高二下·西安月考)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经常被蝗灾袭击的地方,一直在和蝗虫作斗争。首先,这里的牧民们养了70万只应付蝗灾的灭蝗牧鸡。2000年新疆巴里坤草原等地出现特大蝗灾,中国更是首次从浙江调来20万只鸭,参与了灭蝗大战。其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人工筑巢招引专门以蝗虫为食的粉红椋鸟,每只椋鸟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可保护2亩草场避免蝗虫危害。人工筑巢引鸟、投放鸡鸭的灭蝗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新疆通过生物灭蝗的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据介绍,在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之前,当地农牧民曾大量使用杀虫剂消灭蝗虫,蝗虫产生了耐药性,草原毒药残留,对环境危害极大。

    分析新疆大力推广鸡鸭、椋鸟生物灭蝗方式的可行性,并说明这种方式对该地的有利影响。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