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重庆市模拟) Z世代是一个关于人群划分的概念,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等。他们一出生就与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等无缝对接。时代赋予Z世代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他们也将谱写下一个时代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材料蕴含的信息有(    )
    2. (2) 我国Z世代出生成长于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充分享受了国民经济增长红利,表现出强大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从大白兔、云南白药等备受欢迎,到百雀羚、回力鞋等国货翻红,每一轮“国货潮”的来临,都有Z世代的助力。上述信息可支撑的结论是(    )

      ①经济发展状况支配着人的认知与行为

      ②一定文化能给予一定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Z世代”是中国新消费主导力量

      ④“国货”更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3. (3) Z世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幼被爱包围,却又充满孤独感;既是老师家长眼里俯首帖耳的“乖乖娃”,也是网络论坛上活跃激进的“意见领袖”;不乏知识丰富、思想独立、洞彻社会的佼佼者,也有“丧文化”的传播者……未来正待Z世代去开启。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①要创造条件让Z世代成为“乖乖娃”,防止成为“意见领袖”

      ②Z世代要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还需要不断砥砺自我

      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缺点,看待Z世代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

      ④要准确认识Z世代,需要综合考察其过去、现在及未来

  • 1. (2024·涪陵模拟) 2024年是中国龙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这说明( )

    ①神话中的事物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想象

    ②龙图腾的产生受认识主体立场的制约

    ③龙图腾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享用图腾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涪陵模拟) 2024年2月17日,一场“汉服秀”惊艳瓦莱塔,20多名中外女性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或手持团扇,或提着宫灯,在地中海的微风中款款而行。“汉服秀”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对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汉服文化出中国( )

    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助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 1935年9月,中华民族危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向学生们连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就是著名的“爱国三问”。“爱国三问”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需要我们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提供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这说明( )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优秀文化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具有世代传承愈久弥新的魅力

    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始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 古代文学经典一向静水流深,以“票房”为视角,人们发现传统经典竟如此强有力地参与到当代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中来。“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一度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国产电影票房上的贡献已达59亿元之多,共“参与”135部影视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

    ①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②传统经典作品改编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与时代相呼应

    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夯实了经典改编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自贡模拟) 苗绣产生于苗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某县苗绣非温工坊将当地风景、文化等元素融入刺绣,打造苗绣文旅产品;与高校及企业共同创作苗绣服装、饰品等,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活力;组织当地妇女学习苗绣技艺,促进就业增收。某县苗绣( )

    ①促进就业增收,体现文化与经济交融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②苗绣古为今用,体现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③融入当地风景、文化等元素,突出民族文化个性,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④苗绣的艺术性创造经济效益,说明弘扬传统文化能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 (2024·雅安模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身体力行探寻中华文明根脉。他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意义在于( )

    ①彰显根植于实践的文化多样性

    ②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④深入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雅安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材料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 (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是怎样展现出强大伟力的?
    3. (3) 某校拟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请你就活动形式提两条建议。
  • 1. (2024·南充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亿万群众的生活之中,正能量网络精品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让正能量声量更大、主旋律更高昂,进而鼓舞、激励、引领人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近日,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在这些正能量网络精品里,我们听见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看见挺膺担当的青春榜样。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在海拔4800多米的哨所,常年冰雪封裹、寒气袭人,一茬茬戍边官兵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防线。无独有偶,选调生阿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祖国北疆边境呼伦贝尔草原,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许多“90后”乃至“00后”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勇担建设祖国的使命,一次次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通过正能量作品,我们看到无数凝聚力量的榜样人物和奉献身影。其中既蕴含着强劲的榜样力量,也诠释着平凡人的坚守奋斗。展播活动就是将这些人物、事迹、作品汇集到一起,让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正能量“裂变”于网络空间之中。当有越来越多人点赞、关注他们时,也会推动更多人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勇毅前行。

    1. (1)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国正能量。
    2. (2)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凝聚强国力量,共铸复兴伟业”。中国梦,是民族梦,是国家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每个逐梦人发挥自己的正能量。某班拟举行“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会,请你撰写两条发言提纲。(要求:每条提纲不超过20个字)
  • 1. (2024·南充模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这表明( )

    ①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明力量

    ③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主导并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不同国家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