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北京) 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功能区

    小微绿地行点

    商业区

    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

    居住区

    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

    工业区

    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

  • 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的农作物。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附近地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面的地租水平线中能大体反映图示M—N一线地价走势的是(   )
    2. (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对应正确的是(   )
  • 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最可能分布在甲地的是(   )
    2. (2) 如果要建高级居住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的是(   )
  • 1. (2023高一下·琅琊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纳瑟姆”曲线揭示了世界城镇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拐点:当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

    1. (1) 1996~2015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阶段,并说明该阶段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 (3) 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原本在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不断向外搬迁,使得城镇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说明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 1. (2023·石家庄模拟) 职住分离是大城市普遍面临的城市问题。左图所示研究区域为合肥市城市居住、工作等主要活动的高度集聚区。右图示意研究区域职住空间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合肥市职住空间关系表明(    )
    2. (2) 改善合肥市职住空间关系的建议有(    )
  • 1. (2023·宁波模拟) 下图为某城市1975年~2020年城区建设用地重心变化分布图。该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为86%,比2010年增加了13%。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城市城镇化水平高、发展快,主要推动力是(    )
    2. (2) 该城区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1. (2023·海淀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拥有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图1为尖峰岭地区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

    图2为尖峰岭热带雨林区森林土壤温度平均日变化统计图。

    有研究结论为:土壤温度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

    为实现有效保育、适度开发,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图3),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

    1. (1) 描述尖峰岭地区雨林植被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 (2) 列举图中能够支持上述研究结论的相关信息。
    3. (3) 据图阐述该规划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具体举措。
  • 1. (2023高一下·内江月考) 在北京城市建设中,前门至天桥地区以传统商业、民俗文化为基础,发展特色旅游和商业,主要考虑了(    )
    A . 改善居住条件 B . 缓解交通拥堵 C .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D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1. (2022高三上·揭阳模拟) 云南省普者黑景区发育有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近年受气候变化、人类开发等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为普者黑湿地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与面积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建设用地

    59

    549

    60

    674

    62

    707

    65

    756

    63

    785

    林地

    550

    9370

    613

    9181

    594

    9424

    598

    9165

    589

    9177

    农耕地

    107

    19670

    102

    20045

    95

    20696

    89

    20778

    84

    20804

    湿地

    91

    2319

    110

    2190

    63

    1573

    6o

    1849

    62

    1916

    园艺用地

    47

    237

    46

    240

    48

    239

    51

    244

    51

    243

    1. (1) 1990-2015年,土地集中趋势最明显的是(   )
    2. (2) 1990-2015年,当地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3. (3) 推测普者黑景区的的土地利用模式为(   )
  • 1. (2022高三上·常州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常州市地处长三角腹地,20世纪60、70年代,“老常州”沿沪宁铁路呈东西向发展。改革开放后,武进、新北迅速崛起,城市向南、向北拉开框架。近年来,随着溧阳、金坛快速发展,常溧一体化、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

    材料二:2022年5月,常州市公布了“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两湖”创新区位于滆湖与长荡湖之间,跨金坛区、武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是常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方向。常州在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创新区的发展定位于“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远景规划常住人口230万,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

    材料三:图为“两湖”创新区“两湖四带八组团”规划示意图。

    1. (1) 说明常州规划建设“两湖”创新区的主要原因。
    2. (2) 分析“两湖”创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 (3) 指出规划建设的“湖链生态带”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贡献。
    4. (4) 简述契合“两湖”创新区“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发展定位的主要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