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潍坊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在郊区建设了许多功 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 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 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临港新城(L 城)东临东海,是产 城融合的典范,新城森林覆盖率达 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透水沥青铺设,功能区围绕湖泊形成了城市环带。

    材料二:下图示意上海 1949 年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

    1. (1) 据图归纳建国后上海郊区城镇化的特点。
    2. (2) 分析 2000 年以后三类要素向郊区流动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说明临港新城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借鉴意义。
  • 1. (2024高一下·潍坊月考) 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 (1) 促使消费要素流动的主要推动力是( )
    2. (2) 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对中心城市人口的影响有( )
  • 1. (2024高一下·郑州月考) 回流城镇化是我国中部地区外出务工人口从东南沿海大城市回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城镇化现象。如图示意江西省某市回流人口定居和购房意愿。完成下面小题。

    1. (1) M 、N 、P 代表的内容是( )
    2. (2) 回流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

      ①沿海产业升级    ②亲情社会网络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特色农业开发 

    3. (3) 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 1. (2024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在衡量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时存在两种口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下图示意 1990年—2020年我国两城镇化率差距的演变情况2014 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我国要争取实现“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 15% ”的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1990 年至 2014 年, 两种统计口径城镇化率差异增大的直接原因是( )

      ①户籍制度严格        ②城乡经济差异增大

      ③流动人口数量增加    ④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2. (2) 近年来,在我国放宽落户政策的背景下,2020 年没有实现两种统计口径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 15%目 标的主要原因是( )
  • 1. (2024高一下·四平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城镇人口比例高于 70%为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到 2020 年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 87.5% ,表示意 2000~2020 年北京市城镇人口比例与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北京市房价迅速攀升,为降低生活成本,很多人选择定居河北省,涿州、固安、大厂、香河等地成为北京的“睡城 ”,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白天赶往北京市区上班,晚上回到河北的家中睡觉,呈现明显的“潮汐 ”式流动。右图为北京“睡城 ”分布图。

    年份

    城镇人口比例(%)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

    77.5

    2.5

    32.7

    64.8

    2005

    83.6

    1.4

    30.9

    67.7

    2010

    85.9

    0.8

    21.6

    77.6

    2015

    86.5

    0.6

    17.8

    81.6

    2020

    87.5

    0.4

    15.8

    83.8

    1. (1) 根据表,说出北京市 2000-2020 年人口和产业两方面的变化。
    2. (2) 有专家认为,北京市应该快速推进城镇化。你是否同意专家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 (3) 分析以上地区成为北京“ 睡城” 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朝阳月考) 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业人口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异地城镇化不同,就近城镇化是 指农业人口迁移到户籍登记地所在省份的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城镇化过程。如图示意位于我国中西部 地区的城市群甲和乙的就近城镇化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
    2. (2) 相比城市群甲,城市群乙
  • 1. (2024高一下·朝阳月考) 城市化发展质量是衡量特定区域内城市化速度是否合理、人口城市化过程是否健康、经济城市化过程是否高效、社会城市化过程是否和谐公平的 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提升是加快推进 我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右图是理想状态 下城市化发展质量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四个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城市化发展质 量矛盾最突出的是
    2. (2) 下列措施有利于提升我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是 

      ①降低城市化发展速度     ②改善城市交通 

      ③ 提高居民教育水平     ④改造贫民窟

  • 1. (2023高一下·南昌月考) 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 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 1990-2014 年我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1. (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1990-2014 年我国( )
    2. (2) 影响 1990-2014 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②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城镇经济收入较高 ④城镇生活成本下降

  • 1. (2023高一下·南昌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到 2030 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 他们所创造的 GDP 将占全球 GDP 总量的 80%。下面是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过程图。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在上世纪 70 年代间人口减少 10.1%,诱发了城市一系列问题。

    1. (1) 试从城镇的拉力角度说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2. (2) 据图说出全世界 1800-2025 年城镇化水平、速度发生的变化。
    3. (3)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说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的特点及成因。
    4. (4) 根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伦敦所经历的城市化现象(阶段),并推测伴随该现象伦敦可能面临的问题。
  • 1.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工业化是促进区域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利用方 式、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图6示意工业化与区域城镇化曲线随时间变化关系。

    1. (1)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①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④增加城市二、三产业比重

    2. (2) 后期阶段,推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