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五下·青岛期中) 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某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集气瓶、清水等。

    实验方法:

    ①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再把它放在水槽中。

    ②向水槽中加入不没过蜡烛的清水,点燃蜡烛。

    ③用一只集气瓶将蜡烛扣上。

    实验分析:

    1. (1) 扣上集气瓶,一段时间后,燃烧的蜡烛才会,这说明
    2. (2) 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的水位会。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完集气瓶内的,使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槽中的水便进入瓶内。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气体的成分与原来。 (选填“一样”或“不一样”)
    3. (3) 迅速翻转集气瓶,将燃烧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发现燃烧的木条熄灭了,这一现象说明剩下的气体
    4. (4) 综合以上现象,关于空气的成分,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是
  • 1. (2024五下·青岛期中)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 )。
    A . 空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可燃物 B . 温度、二氧化碳、可燃物 C . 氧气、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 1. (2024五下·德州期中) 如图,在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过程中,扣上矿泉水瓶后,关于蜡烛燃烧的变化和瓶中水位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 蜡烛一直燃烧,瓶内水位上升 B . 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位下降 C . 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位上升
  • 1. (2024六下·浙江期末) 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 .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气泡、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冒出大量气泡 B . 通电的电灯发光发热点燃的蜡烛发光发热 C . 淀粉遇到碘酒后变成蓝色、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表面变成红褐色
  • 1.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变化中没有出现颜色变化这一现象的是(   )。
    A . 铁钉生锈 B . 在淀粉上滴碘酒 C . 火柴燃烧 D . 食盐溶解在水中
  • 1. (2024五下·台儿庄期中) 蜡烛燃烧实验。

    1. (1) 放在桌面上的蜡烛能够被点燃,是因为空气中的可以支持其燃烧。
    2. (2) 如图:做空气成分实验时,蜡烛熄灭后,水槽中倒扣的广口瓶中的水面会,高度约占水杯高度的。蜡烛燃烧消耗的气体是,这时广口瓶中的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3. (3) 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会出现,然后,将烧杯中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看到澄清石灰水这说明蜡烛燃烧时有产生。
  • 1. (2024五下·台儿庄期中) 如图所示烧杯中分别放有位置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烧着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倒入烧杯中,我们会发现()

    A . 位置高的蜡烛先熄灭 B . 位置低的蜡烛先熄灭 C . 两支蜡烛同时熄灭
  • 1. (2024三下·滕州月考)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变化的是
    A . 蜡烛燃烧 B . 小麦磨成面粉 C . 把树木加工成家具
  • 1. (2024六下·灵宝期中) 铁生锈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
  • 1. (2024五下·寒亭期中) 消防员通过喷水能灭火,使用的灭火方法是( )。
    A . 隔绝空气 B . 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 C . 移开可燃物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