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中牟期中) 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   )
    2. (2) 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 1. (2024高二下·中牟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省计划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材料二: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35%,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但高产田仅占2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和秋冬闲田,通过种植固氮豆科牧草与水稻轮作的方式(“稻草”、“稻-稻-草”),发展草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草”,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三下图为江西省鄱阳湖示意图。

    1. (1) 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 (2) 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简述鄱阳湖建水闸的作用。
    3. (3) 说明江西省发展“藏粮于草”的综合效益。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指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如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5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00~2005年,该地区人地关系最趋于紧张的是海拔( )
    2. (2) 2000~2005年,该地区海拔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
    3. (3) 若下图M、N表示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区的等温线。如果c<b<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m。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区拥有耕地面积4412.18公顷,但耕地质量较低,耕地质量亟须提高。下图为西藏阿里地区位置示意图。

    1. (1)  简析阿里地区耕地质量低的原因。
    2. (2) 说出阿里地区耕地质量低的影响。 
    3. (3) 简述阿里地区提高耕地质量的意义。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
    2. (2) 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 1. (2024高二下·张家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率由1996年的19.84%上升至2020年27.72%,同时呈现空间分布差异。图示意 1996-2020年江苏省耕地非粮化总特征的时序变化。

    1. (1) 描述2005年前后江苏省耕地非粮化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 (2) 指出2010-2020年苏南非粮化率与苏北、苏中的差异,从苏南角度分析原因。
    3. (3) 请从粮食安全角度,为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4高二下·张家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新安江流域地跨皖浙两省,新安江水库入库径流量的60%左右来自安徽。1998、1999年连续 两年夏季发生大面积水域蓝藻爆发。2012年,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 偿机制试点,若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2亿给安徽,若水质变差,则安徽拨付给浙江2亿元。图示意新安江流域水系及2020年土地利用分布。

    1. (1) 描述新安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2. (2) 分析新安江水库蓝藻事件的发生过程。
    3. (3) 说明跨省补偿机制对安徽省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永春月考) 我国滨海盐碱地面积广,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是缓解我国耕地资源锐减,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台田——浅池”(挖土成池,筑土为台)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其创新性地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下图为“台田—浅池”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受气候影响,华北滨海盐碱土春、夏、秋、冬四季水盐运动变化过程是( )
    2. (2) 修筑台田,提高地表高度,可以相对( )
    3. (3) 该地海冰覆盖台田并产生明显脱盐效果的季节应是( )
  • 1. (2024高二下·四平月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针对国情,确立了“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的粮食安全战略。 集中国内的资源,重点保障 口粮安全,适度进口粮食作为补充手段。图1示意我国大豆产量、进 口量、消 费量和自给率,图 2 为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

    1. (1) 图 1 可以反映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请简述其变化特征。
    2. (2) 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
    3. (3) 适度进口大豆可以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 1. (2024·湖北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该区域降水不足,且多旱涝灾害。冬小麦耐寒耐旱,与大豆一样、都是短日照植物;玉米、大豆喜温暖,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但不耐涝。河南是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主产区。2021 年,河南小麦总产量提高195万吨,玉米总产量下降262万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黄淮海等地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图示意2017—2021年黄淮海平原7 省市粮食增产量状况,图8示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1. (1) 据图描述黄淮海地区2017—2021年粮食增产量的变化特征。
    2. (2) 从土壤角度分析 2021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增加而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 (3) 说明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利于大豆生长的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