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永州模拟) 2024年1月1日,由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的《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开启了跨省生态保护的新探索,推动构建流域共抓大保护的新格局,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这说明了(    )

    ①生态文明建设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根本尺度

    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我们要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④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探寻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邢台模拟)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GDP在全球仅有1.8%的占比,到如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映照着中华民族拼搏进取、海纳百川的奋斗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这是基于( )

    ①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键期

    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邢台模拟)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 )

    ①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②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③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命任务

    ④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衡水模拟)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根本力量

    ②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④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2024·邯郸模拟)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提“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到2024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

    ①是全面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

    ②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思考

    ③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邯郸模拟) 时代观是人们对于所处时代方位的观点和看法,具有“瞭望塔”“观景台”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时代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时代的系统思考,深刻把握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变革趋势,准确判断了当前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时代观( )

    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思想观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家朴素的时代思想观点的承袭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

    ④深刻审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沧州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   )

    ①科学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与逻辑旨归

    ②有力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③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④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沧州模拟)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回顾过去,我们感叹(   )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③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深度改变

    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河北模拟)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可见,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 )

    ①为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文化底蕴

    ②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

    ④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路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