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六上·沾化期中) 有一天,明明发现厨房里的面包发霉了,下面与霉菌不是同一类生物的是(      )。
    A . 草履虫 B . 蚜虫 C . 变形虫
  • 1. (2023六上·临泉期中) 下列生物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 )
    A . 变形虫 B . 蚜虫 C . 苍蝇
  • 1. (2023六上·萧山期中) 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而对微生物研究发现,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疾病防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强同学在研究“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实验时做了多组对比实验,通过一个月培养,记录一滴水中看到的微生物个体的估计数量,你能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一些有关微生物特点的结论吗?

    研究一:用不同自然水域中的水进行培养的研究

    培养条件

    雨水

    河水

    池水

    沟渠水

    菜畦水

    藕塘水

    ①培养前的原液

    ②不加任何培养基,有阳光

    1

    ③以稻草为培养基,有阳光

    200

    200

    70

    80

    500

    50

    ④以稻草为培养基,在暗室

    60

    300

    60

    200

    200

    200

    1. (1) 从上表“一滴水”中就能看到上百个微生物可知,微生物的个体是的;“一个月”的条件中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它们是采用方式繁殖的。
    2. (2) 从上表条件②与条件③产生的培养结果来看,微生物的生存是需要的。
    3. (3) 从上表条件③与条件④产生的培养结果来看,微生物的生存对光线是的。
    4. (4) 在培养前,原液的“一滴水”中却找不到一个微生物,但并不能说明在自然水域中是没有微生物的存在,为什么?
    5. (5) 张强还借用了老师的数码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并拍下了不少精美照片,下图是一滴水中见到的面貌。他还根据这些微生物各自的形态特征给它们取了有趣的名字呢。由此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种类是的。

    6. (6) 张强又突发奇想,如果用不是自然水域的水呢,是否也能培养出微生物?他马上采取行动,留下这些令他兴奋不已的记录。(注:煮烂液就是将稻草放入水中一起煮烂,冷却后再培养。)

      研究二:用不同非自然水域中的水进行培养的研究

      培养条件

      自来水

      凉开水

      矿泉水

      蒸馏水

      煮烂液

      以稻草为培养基,有阳光

      40

      30

      40

      100

      由此可见,微生物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而平常我们所说的细菌.病毒也是微生物。这时他才明白医生对我们“别喝生水!”的告诫是很有道理的。他是根据杯培养液结果下的结论。

    7. (7) 张强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给同班同学,他在瓶子里放入了半杯培养液,里面有大量的活体微生物。为了避免瓶内液体因汽车震荡而漏出来弄脏爸爸的车子,他用盖子将瓶子盖严实了才送过去。但他的同学过了两天后才打开来检看,这时,只闻到一股刺鼻的臭气,用显微镜观察,发现里面竟没有一只在活动的微生物了,一片死寂沉沉。

      出现了这个可悲的结果,又说明了微生物的生存还需要

  • 1. (2024六上·濮阳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第一位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并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 . 简•施旺麦丹 B . 列文虎克 C . 罗伯特•胡克
  • 1. (2024六上·濮阳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下列环境中,分布细菌、真菌较多的是(      )。
    A . 流通的货币上 B . 刚煮熟的食物中 C . 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 1. (2024六上·濮阳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结构,我们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目镜。(      )
  • 1. (2024六上·濮阳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我们借助(      )可以看到细菌。
    A . 放大镜 B . 显微镜 C . 眼睛
  • 1. (2023六上·衢江期中) 2023年10月,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趋势,关于奥密克戎EG.5变异毒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病毒是由细胞组成的 B . 变异病毒毒性减弱,无需防护 C . 它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 D . 我们已经接种过疫苗,很安全
  • 1. (2023六上·衢江期中) 为了做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的实验,六(2)班同学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们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池塘里的水;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但放人一些野草。

    三个烧杯同时放在同一个窗台上。

    1. (1) 上述描述的“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2. (2) 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3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号烧杯里的水。
    3. (3) 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填“物镜”或“目镜”)。
    4. (4) 在载玻片上放少许脱脂棉纤维是为了
    5. (5) 以下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的四种生物,请你判断他们的名称。变形虫是(填字母,下同),草履虫是,线虫是 ,衣藻是

    6. (6)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一个小黑点。若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一起移动,那小黑点可能在上;若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一起不动,更换目镜,调焦后小黑点不见了,则小黑点在上。
  • 1. (2023六上·衢江期中) 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宽,人们逐渐认识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微小世界,发现生命世界的诸多奥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桌上摆放的这些实验器材你认识吗?其中A是,B是,C是。(填写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每空1分)
    2. (2)  下列图像中,能用上图A器材观察到的是

    3. (3) 上图中 B 器材的发明和使用,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B 器材中的①是,③是。(写名称)
    4. (4) 下图是小科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6个基本步骤。在做第 1 步时,需要用到第(1)小题图中的(填器材名称);在完成第 5~6 步时,可以在盖玻片一侧用第(1)小题图中的(填器材名称)加1~2滴红墨水后,在另一侧用吸水。

    5. (5) 下面两幅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其中图1是,图2是。(写名称)

    6. (6) 在观察第图2中的生物时,发现以下信息。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的是____。
    7. (7) 图3中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移到视野中间,应该向移动标本。
    8. (8) 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消灭所有微生物。你可以用下列哪个证据说服他?____。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