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溯古通今,“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在中华大地有根、有源、有生命力。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第二次演说》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邓小平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

    -李英梅《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

    -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

    1. (1) 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的角度分析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理

      由。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求同存异”原则创新应用的成功实践并分析其意义。
    3. (3) 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在处理民族关

      系方面有什么创新应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对计划期内国民经济主要活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作的部署和安排。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正确的有( )

    ①到2020年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②到建国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婺城期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1. (1) 1949年我国完成了什么历史任务?如何理解该历史任务的实现“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 (2) 面对材料二所述的第二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年的中国开始“走进万象更新的春”。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探索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有何启示。
  • 1. (2024八下·杭州)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

    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的艰苦奋斗

    ④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八下·义乌月考)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如图示意某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该国家将会产生的问题是(  )

    A . 劳动力过剩 B . 国防兵源不足 C . 教育资源紧缺 D . 加剧环境污染
  • 1. (2024八下·义乌月考) 2021年5月31日,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实施“三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有(  )

    ①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成就】

    材料一:……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1. (1) 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2. (2) 【民族团结】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为左上角镶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红色旗帜,旗帜图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在一颗大五角星右侧呈半环形。红色的旗面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联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

      ——《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5日

      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此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及措施。

    3. (3) 【祖国统一】

      材料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带领下,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保持了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的繁荣和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心声和主流民意。 ——摘自肖锋鸣 《重温“一国两制”》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并分析港澳回归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推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 1. (2024八下·南苑期中) 读“我国2012—2022年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右图反映出我国近几年(    )

      ①人口增长趋缓且已呈负增长

      ②人口文化素质还需大幅提升

      ③适龄劳动人口正在逐渐减少

      ④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2. (2) 针对图表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不断完善生育政策

  • 1. (2024八下·期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23年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实现光明前景”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举措,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政策,并将其确立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