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下列对教育家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弘扬教育家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④教育家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为教育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下列名句与文天祥这首诗体现的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中国航天人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高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国家繁荣振兴的物质保障

    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③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

    ④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有(   )

    ①促进社会和谐

    ②崇尚正义

    ③自强不息

    ④孝老爱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再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要替民解忧、为民造福,主动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社区网格,染“烟火气”、沾“人情味”。材料表明(    )

    ①文化建设要听取人民的呼声  
    ②爱国主义是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纽带

    ③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  
    ④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源于文明冲突,而文明冲突的根薄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2023年9月,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展现了当代中国平等、对话、包容、互鉴的文明观。近年来,我国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推陈出新,武术、文物、非遗等很多传统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中外电影产业合作交流正在影视作品制作、发行、推广等多个领域展开;网络影视、游戏等方面的相互“取经”也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百姓认可的优秀影视和游戏作品……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文化交流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了智慧与力量。

    材料二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已合一的世界,在人已关手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当代中国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汇聚智慧与力量的。

  • 1.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主义精神

    ②创新中华文化表达形式,引领社会风尚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化交融发展

    ④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展出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套)文物实物,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自开馆以来,该馆已接待各界观众200多万人次。这有利于(   )

    ①发挥优秀文化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④赓续红色血脉,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1960年大学毕业的林俊德,隐姓埋名50余年,投身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在核试验基地,他带领小组一起研制的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在我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他倾尽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患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放弃了手术和化疗,争分夺秒整理重要科研资料。这位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爱国主义是中国科学家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热爱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祖国,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③平凡的工作岗位、始终如一地奋斗能够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融通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3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