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澳模拟)  茫茫宇宙,许多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钱学森星、袁隆平星、孙家栋星、吴孟超星、南仁东星……它们在浩瀚宇宙中熠熠生辉。闪耀星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成就,还有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家精神。对科学家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③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④符合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江门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理性、包容、开放。该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依托

    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主体责任和基本原则

    ③把爱国主义精神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上升为世界共同价值观念

    ④将爱国主义从“软性”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刚性”的法律规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江门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苦,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检验,“自找苦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品质。某学习小组围绕探究主题“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搜集素材并展开讨论。

    ◆素材篇

    上世纪60年代,在“人造天河”的红旗渠工程中,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自找苦吃”奋战17个月,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将红旗渠最艰难的部分延伸了616米,在崇山峻岭中创造奇迹,书写精彩人生。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青年学子,“自找苦吃”进村“读研”,把专业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自找苦吃”,化身乡村“智”理人,把科技创新植入乡间沃土。

    ◆讨论篇

    甲同学提出:广大青年只有在逆境中“自找苦吃”才能成长成才。

    乙同学倡议: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应该发扬“自找苦吃”精神,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丙同学感慨: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是最美的青春模样,所以,最美的青春模样就是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

    1. (1)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对甲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乙同学倡议的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对建设农业强国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丙同学的推理结构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爱国主义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期盼,2022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方式,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对象和践行主体,新时代青年必须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你所在的学校积极响应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号召,准备组织系列活动,向学生征求活动方案。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道理。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请你设计一份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或意义,并说明理由。
  • 1. (2024·湖南模拟)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1名个人和50个团队接受党和国家在工程领域的最高规格褒奖。他们锻造一个个大国重器,让中国工程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他们攻下一座座技术堡垒,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他们用一次次坚守担当,诠释为民造福的初心理想……该表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为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②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理想信念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丰富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嘉兴模拟)  2024甲辰龙年,“龘”字一跃火出了圈。“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龙行龘龘”的新年祝福体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从“龘”字的流行中,可以看到( )

    ①中华民族向上追求的精神风貌

    ②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凉山模拟)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全面诠释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 )

    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②既传承优秀师道文化又彰显当代教育使命

    ③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④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三下·德阳模拟) 《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提出,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公民在游览观光中领略壮美河山,感受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爱国热情。该规定意在( )

    ①讲好红色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厚植红色基因,激发公民爱国热情 

    ④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河北模拟) 黄海之滨的盐城,是一座镌刻有新四军红色印记的英雄之城,新四军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铁军精神依然闪耀光芒。透过这些历史文物,我们可以深切地感悟到(    )

    ①革命历史在纪念馆的展示中完整呈现

    ②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革命文化的自信

    ③爱国主义情怀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理想信念的坚守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成都大运会的会徽深受大众好评,其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太阳神鸟蕴含着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寓意,彰显着天府文化中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成都地方特色,与开幕式的主题“成就梦想”完美契合。这表明会徽的设计( )

    ①赓续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③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④受人民群众审美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