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怀化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交,使文化强国建设被列入党的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具体时间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被鲜明地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确立,必将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式,以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守护和对中华文化之“魂”的塑造,以深沉的历史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层的思想文化支撑。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重视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历史的尊重,充分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保护和传承,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岛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推动古老的中华文明自身的重塑转型,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1.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民族复兴伟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厚重需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3. (3) 某学校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大家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与特征。为此,有些学生还列举了他们收集的部分资料:

      理论贡献

      主要表现

      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概括

      明确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

      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塑造

      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点,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路径

      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方案选择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

  • 1. (2024·邢台模拟) 在台北,大家穿行在成都路、洛阳街、厦门街,在武汉有台北路,青岛有高雄路,上海有基隆路,南京有花莲路。过去数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居台湾,在海峡两岸形成众多的同名村,在台湾有9个泉州、4个安溪、6个海丰,在重庆有26个村镇与台湾的乡镇同名。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③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有共同的创造力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河北模拟)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①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石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脉

    ④表明了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成都大运会的会徽深受大众好评,其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太阳神鸟蕴含着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寓意,彰显着天府文化中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成都地方特色,与开幕式的主题“成就梦想”完美契合。这表明会徽的设计( )

    ①赓续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③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④受人民群众审美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甲辰龙年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龙年春晚主标识( )

    ①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②表明古汉字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创新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毕节模拟)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身边最忠实的历史诉说者,它们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铭记着政通人和的辉煌,蕴含着体国经野的智慧,散发出流风余韵的芬芳。置身其间,可以跨越时空、勾连古今,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到游目骋怀的愉悦,品味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为此,我们要(    )

    ①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对老城的改造和开发力度

    ③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宿,固守老城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④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城乡历史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 (2024·汕头模拟) 版本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从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到包含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甚至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等文化载体都是入馆的版本资源。打造国家版本馆有利于( )

    ①传承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文化血脉

    ②保护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自信载体

    ③弘扬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的优越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怀化)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是龙年新年的流行祝福语。“龘”和“朤”字均出自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能如龙一般强大,前程似锦。人们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将其挑选出来,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仍产生深刻的影响。“龘”和“朤”字的使用(   )

    ①是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体现

    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积极作用

    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广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寻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之道,让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广东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充分挖掘各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让曾经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 了起来。

    极富西关风情的广州永庆坊摒弃“推倒重建”的模式,坚持微改造理念,保留岭南建筑整体风貌同时引入现代文化创意元素,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代都市生活的有机融合。汕头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积极推进文化地标——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创新“美食+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吸引越来越多的侨胞回乡打卡。潮州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潮州最古老的街道牌坊街进行修缮保护,街巷内开设功夫茶馆、非遗文化体验馆等,让广大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潮州特色文化……

    2023年,广东104片历史文化街区挂牌保护工作全部完成,一片片历史文化街区找回了活色生香的烟火气,使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

    1. (1) 有人说,只要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实际,就能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广东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当代价值。
    3. (3) 李某到广州永庆坊参观游玩时说:“只有具备商业开发潜力,历史文化街区才有传承城市文脉的价值。永庆坊具备商业开发潜力,所以永庆坊具有传承城市文脉的价值。”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李某的推理能否得到真实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1. (2024·揭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坚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间、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11年前,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天下为公,万国咸宁”的公平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等思想文化理念汲取营养,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提供中冈方案。

    1. (1)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

      “两个结合”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外交的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