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江西模拟) 2024年2月22日,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开幕。活动设有“杭肆云集”文创市集,现场展示和销售台湾民俗技艺、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让人们感受传统工艺美学的魅力。市民游客还可参观“定格福俗”非遗民俗主题摄影展,赏近百幅民俗摄影作品,从光影里看非遗。做好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有利于( )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

    ④尊重文化差异,在相互尊重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江西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2023年,江西文旅部门实施艺术创作“四名工程(创作名曲、创排名剧、推出名展、选树名家)”,全年创排47部大戏,推出赣南采荼戏《一个人的长征》、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等一批精品剧目,用独具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文艺作品唱响“风景独好”江西品牌;开展“百馆千万场服务来共享”群众文化活动2万余场,参与群众超3000万人;滕王阁下诵诗词、武功山特种兵高山漫步、篁岭崖山晒秋、景德镇“进货式”旅游等新业态“圈粉无数”。2023年江西新增3 1个国家级品牌,婺源篁岭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风景独好”的江西是如何努力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的。

  • 1. (2024·沧州模拟)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三星堆博物馆的金属胸针、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创意玩偶……凭借时尚的设计及其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近年来,很多文创产品火爆“出圈”。 文创产品火爆“出圈”,是基于它( )

    ①饱含着古史传说和艺术珍品等独特的人文元素

    ②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③是民族精神的艺术呈现与社会价值观的准确传递

    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遗的意义在于(    )

    ①彰显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扩大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④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不同国家文化在互鉴中融合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柳州模拟)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和开放特征,展现出特有的穿透力和感召力。敦煌传奇千年,瓷都泥火变化万端。“三兔共耳”朱拓于杯中,“舞乐飞天”飘逸于碗壁……敦煌文化与陶瓷文化淬火窑变,古老的中华瑰宝,在创新驱动、产业赋能中焕发新生,推动文旅、文教、文创、文娱一体化发展。这反映出(   )

    ①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②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了全面同步发展

    ③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④古老文化只有与时新的艺术形式结合才有生命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宁波模拟) 材料一: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关系超越时代,具有连续性。习近平主席用“双向奔赴”来形容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中国哲学滋养了法国的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人文交流是中法关系的稳定器。近代以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新中国又吸引了包括哲学家萨特在内的许多法国左翼人士访问,正是因为相互联系,中法找到了“大国相处之道”。

    材料二: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黎,指出中法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航空、航天、核能、农食、绿色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密切协调和配合。中法关系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谈谈如何把握“超越时代”中法关系。
    2. (2) 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指出中法文明交流中的中国智慧。
    3. (3) 简述中法大国相处之道所体现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1. (2024·温州模拟) 繁盛于唐代的温州发绣倡导“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理念,坚持以发丝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传承中不断改进发绣工具、装裱方法,并融入中华传统绘画技艺。如今发绣产品畅销海内外,赢得市场好评。这主要体现了( )

    ①保持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发展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综合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东阳模拟) 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在中国龙的典型艺术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性融入元宝、祥云纹、京剧脸谱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表达中华文化对平安喜乐的美好期冀与追求。这一形象为全球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带来新元素、新亮点。这说明( )

    ①在文化发展中自信应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

    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中华文化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内江模拟)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春晚舞蹈《瓷影》的编创,充分考据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与青白瓷的造型风格,借助舞蹈语汇展现出青白瓷柔美含蓄的东方神韵,投射其背后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其中,“旋转”是舞蹈的点睛动作,是以制瓷拉坯为动作灵感来源。舞者在转盘上旋转,模拟瓷器成型的动态。主创团队的编创成功说明(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创新源泉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面向世界并尊重认同各国文化是创作根基

    ④中华民族的劳动实践涵养着文化创作灵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怀化模拟) 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2023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凸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龙辰辰”鼻子的灵感来源于绿松石龙形器,眉、肩的灵感来源于云纹铜禁纹饰,腹、脊的灵感来源于何尊,鳍的灵感来源于鎏金走龙。可见,“龙辰辰”的设计(    )

    ①确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满足了大众个体的不同的审美需要 
    ④彰显了新时代人们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