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昆明模拟) 湖南益阳清溪村曾作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原型而闻名全国。近年来,中国作协在该地举办“作家活动周”“清溪一课”等系列文学品牌活动,帮助村里持续用好文化资源,推动实现了500多人“家门口”就业,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中国作协举办系列文学品牌活动拉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表明(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的精神

    ③开发文化资源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湖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分时节,三湘大地,绿野耕耘,万物争春。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

    材料一 202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中部崛起战略提出经过】

    中国东部地区在中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高度发达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之后,中共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中部地区长期未能得到国家的关注,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中国中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不东不西”,加以人口众多、基础薄弱,成为了中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央政策。中部六省包括华中地区三省、华东地区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

    中部有肥沃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山西、豫西、湖北、安徽等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三湘大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2020年赴湖南考察时,总书记动情地说,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今年再到湖南,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湖南是文化大省,孕育了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这次湖南之行,总书记提出两道重要的“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3月21日,在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的一席话可谓响鼓重锤。他说,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部崛起战略提出的依据。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湖南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 1. (2024·十堰模拟) “三闾刺绣”兴起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民间传承历史。近年来,湖北省秭归县将“三闾刺绣”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设立“绣娘工作室”、开展刺绣技能培训、扶持龙头刺绣企业等措施,在“活化”非遗传承的同时,帮助村民通过自己的巧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绣”出富裕新生活。材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非遗传承需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③“活化”非遗传承需要拥抱市场的热情 

    ④实现就业增收就能推动非遗传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宁波模拟) 浙江青田“穿越千年的稻鱼文化”如今依靠科学种养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不仅如此,通过“南南合作”,青田稻鱼共生模式被尼日利亚成功引入这项凝结着中国传统农业智慧、传承千年的稻鱼文化在全球熠熠生辉。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提升传统文化内涵,彰显独特魅力

    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彰显文化自信        
    ④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德阳模拟) 据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这主要得益于( )

    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经济效益增长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③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年俗旅游的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德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红毯到秀场,明星把它当作活动“战袍”;社交平台上,穿搭博主纷纷测评推荐;热门景区里,许多人着“新中式”拍照打卡……“新中式”从小众爱好到爆火出圈。看似一夜爆火,但“新中式”的走红,绝非一日之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越来越多人对传统服饰感兴趣,有人戏称为“血脉觉醒”。顺时应势,改良汉服使之满足更多人的日常需求和审美意趣,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也由此打开了更大的市场。“新中式”出圈、汉服走进大众视野,可以说是消费者与市场双向奔赴的结果,带动传统服饰焕发时代光彩。

    典雅而不厚重,独特又不浮夸,好看又实穿的“新中式”,在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衣橱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新中式”走红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式的美,并且“新中式”还扬帆出海,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不只是服装,“新中式”的风还刮到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域,创新着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新中式”的流行,就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开辟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中式”走红出圈的意义。
    2. (2) 以“新中式”为代表的血脉觉醒是对创新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加以说明。
    3. (3) “新中式”这股风,源于上世纪50年代梁思成先生的一句“中而新”,如今“新中式”正成国人热捧风潮,万物皆可新中式,请你为新中式+设计两套方案。
  • 1. (2024·衡阳模拟)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2024年3月,总书记在考察常德河街时又强调,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是通过建筑、器物等载体呈现出来的

    ②一定的文化由经济决定,又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④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凯里模拟) 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接连出现现象级“爆款”。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不少盗版、侵权和宣传不良价值观的微短剧不断浮出水面。如何从“流量爆款”迈向“精品力作”,真正实现“剧”有品质已经成为从业者的必答试题。这表明( )

    ①微短剧的价值和魅力在交流中才得以确定

    ②微短剧的发展为提振社会经济提供了机遇

    ③微短剧的创作要从流量生意回归内容本身

    ④微短剧的火爆源自市场主体竞争意识增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三下·十堰模拟) “三闾刺绣”兴起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民间传承历史。2018年4月,宜昌市政府将“三闾刺绣”纳入第六批非遗保护名录。近年来,湖北省秭归县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设立“绣娘工作室”、开展刺绣技能培训、扶持龙头刺绣企业等措施,在“活化”非遗传承的同时,帮助村民通过自己的巧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绣”出富裕新生活。材料表明( )

    ①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实现就业增收就能推动非遗传承

    ③“活化”非遗传承需要拥抱市场的热情

    ④非遗传承需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深圳模拟) 年轻人拥抱传统文化的另一面,也是传统文化在不断拥抱互联网,适应新场景、新生活的过程。春节期间,以潮汕地区英歌舞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活动火出圈,其表演视频片段在互联网被广泛分享和转发。爆火的英歌舞焕发传统文化新魅力,这体现了( )

    ①传统民俗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文化传承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也需要丰富的文化载体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文化表达形式

    ④人们在参与特色民俗活动中创造文化,也在享用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