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揭阳模拟) 潮阳西园是岭南著名古典园林。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式平顶柱廊式;园内住宅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式中廊和边梯手法,其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这表明( )

    ①潮阳西园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潮阳西园具有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④潮阳西园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普宁期中) 2021年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   )

    ①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    

    ②各国文化交相辉映,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并与之趋同发展  

    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1. (2024·重庆市模拟) 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交融,使中希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统一

    ②加强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

    ③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让人类文明更好地造福世界

    ④人们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认同不同民族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重庆市模拟) 2003年9月,某市居民曹某与社区居委会签订了一份养老协议,双方约定:由居委会定时定员结对子照看关心曾某,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免费看病诊治,逢年过节给予各类生活补助及慰问生活用品等,直至曾某寿终;曹某现有的动产和不动产在曹某寿终后,产权移交某居委会。协议签订后,居委会按照约定履行了扶养义务。曹某逝世后,曹某的四个子女要求继承遗产,与居委会产生争议。居委会遂将曹某的四个子女吴某等人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确认居委会与曹某签订的协议有效,曹某名下的房屋、股权、现金、存款归某居委会所有,一、二审均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结合材料和《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对该案所作判决的依据,并简述该判决的文化意义。

  • 1. (2024·重庆市模拟) 清明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深意的文化符号,它让我们在纪念过去的同时,也能思考未来,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能创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清明节到底如何表达节日祝福?有人认为在祭祀先人、哀悼逝者的节日里,互祝“快乐”不妥,应该互道“安康”。其实,作为重要节气的清明,糅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特征,不只有哀悼与悲伤,踏青、郊游、赏春光,也是其固有传统。清明可以“安康”,也可以“快乐”!这说明(    )

      ①在历史发展中,节日可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对同一事物,人们可以形成不同的正确认识

      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

      ④情感表达是思维问题,不必在乎其表达方式

    2. (2) 2024年4月3日凌晨5时,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2000余名师生,迎着黎明从市区出发,徒步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用时16小时徒步54公里,翻山越岭,缅怀先烈,接受洗礼,无一人中途放弃。这项始于1995年的清明徒步活动,29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    )

      ①坚定崇高信仰,激发奋进力量

      ②磨练意志品质,应对人生挑战

      ③勇于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

      ④牢记初心使命,做好先锋模范

  • 1. (2024·涪陵模拟) 2024年2月17日,一场“汉服秀”惊艳瓦莱塔,20多名中外女性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或手持团扇,或提着宫灯,在地中海的微风中款款而行。“汉服秀”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对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汉服文化出中国( )

    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助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雅安模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身体力行探寻中华文明根脉。他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意义在于( )

    ①彰显根植于实践的文化多样性

    ②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④深入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南充模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这表明( )

    ①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明力量

    ③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主导并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不同国家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鹰潭模拟) 《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以“勇毅”为主题,将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展现勇毅风范的古典诗词,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通过大浪淘沙、转盘抢答、身临其境等环节,带领受众在诗词的诵读与解读中,深刻领悟勇毅担当的精神,激励大家在切磋交流中砥砺前行。可见(    )

    ①中华民族的勇毅担当精神灿耀古今

    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

    ③文化发展是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④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张家口模拟) 2024年3月 16 日,由“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组织的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赴华交流团展开访华之旅。代表团在北京打卡了故宫、长城等多个文化地标;在首都体育学院,中国学生们展示了梅花桩、咏春拳木人桩、功夫扇等多种武术技艺,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连连喝彩。在北京大学,美国中学生们聆听和体验古琴艺术,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韵中,了解流传千年的友情故事。通过这次活动( )

    ①夯实了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增强了中华文明影响力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推动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④展现了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深化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