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保定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理论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

    1. (1) 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和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知识,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诞生历程。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价值。
  • 1. (2024·保定模拟) 成都大运会的会徽深受大众好评,其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太阳神鸟蕴含着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寓意,彰显着天府文化中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成都地方特色,与开幕式的主题“成就梦想”完美契合。这表明会徽的设计( )

    ①赓续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③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④受人民群众审美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保定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历史很早就了解,但还要学而时习之,反复琢磨、吸取营养,从中去提炼、去升华我们的领悟。

    在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游客可以亲手印一期《新青年》经典封面;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观众可以借助3D影像和VR技术“穿越”到烽火年代;在江西于都潭头村,通过集中修缮红军军医学校、红一军团长征渡口等红色旧址,配套建设红色书屋、红色影院等场所,打造红色参观路线,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红色旅游之中…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既要传承保护好,更要活化利用好。实践证明,不断创新呈现方式、提升展陈水平、讲好红色故事,才能让革命文物焕发出恒久光彩。

    1. (1)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在增强革命文物感染力中的作用。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指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文化意义。
    3. (3) 只有不断提升展陈水平,才能让革命文物焕发出恒久光彩。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这一判断的类型,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一个正确的推理。
  • 1. (2024·保定模拟)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甲辰龙年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龙年春晚主标识( )

    ①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②表明古汉字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创新 
    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凯里模拟) 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接连出现现象级“爆款”。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不少盗版、侵权和宣传不良价值观的微短剧不断浮出水面。如何从“流量爆款”迈向“精品力作”,真正实现“剧”有品质已经成为从业者的必答试题。这表明( )

    ①微短剧的价值和魅力在交流中才得以确定

    ②微短剧的发展为提振社会经济提供了机遇

    ③微短剧的创作要从流量生意回归内容本身

    ④微短剧的火爆源自市场主体竞争意识增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毕节模拟)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身边最忠实的历史诉说者,它们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铭记着政通人和的辉煌,蕴含着体国经野的智慧,散发出流风余韵的芬芳。置身其间,可以跨越时空、勾连古今,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到游目骋怀的愉悦,品味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为此,我们要(    )

    ①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对老城的改造和开发力度

    ③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宿,固守老城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④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城乡历史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 (2024·河池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上转扇舞袖、挥棒耍枪,台下座无虚席、欢呼不断,日前,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程的一段上课视频火遍全网、引发热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成为高校“顶流”,绝非个例。近年来,天津大学的“泥人张百年技艺传承与经营实践”广受学生好评,山东大学的“中华文化体验与传播”被学生誉为“最棒选修课”,厦门大学的“国剧赏析”堂堂爆满……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走进高校课堂,成为备受青年学生追捧、喜爱的“宝藏”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叫座”又“叫好”,见证了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许多青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他们青睐汉服唐装,追逐非遗文创,流连名胜古迹,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倾心认同。这场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破圈”相遇,为我们更好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金课”带来不少启示。

    精炼优质内容是根本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往往学分有限、学时紧张,从丰富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富矿”中甄选和提炼出优质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着重提炼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着重生动地讲授中华文明内蕴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分布地域广、传承形式多,各地区各领域都保留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育人内容,这对高校依托专业优势打造传统文化拿手课、就地取用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引入他山之石打造传统文化新鲜课等,既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便利。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高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积极意义。
    2. (2) 精炼优质内容的做法是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的。
    3. (3)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知识,分析为什么既要就地取用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又要引入他山之石打造传统文化新鲜课。
  • 1. (2024·汕头模拟) 版本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从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到包含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甚至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等文化载体都是入馆的版本资源。打造国家版本馆有利于( )

    ①传承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文化血脉

    ②保护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自信载体

    ③弘扬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的优越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广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人们在辞年、团年、拜年的礼俗中交往交流,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每年的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些年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贴“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祭灶的仪式很难见到了,但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直接“坐镇”厨房了。

    每年美国纽约、法国巴黎、 日本横滨、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中国城都有较大规模的迎春联欢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假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1. (1) 有人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不过春节无所谓。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时代价值。
  • 1. (2024高二下·昭通期中) 在农历新年的钟声中,我们迎来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的精彩展现。其中,歌曲联唱《大江大河》利用现代音乐的语言,重新演绎了关于中国三大河流——珠江、黄河、长江的经典歌曲,不仅让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和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也让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寄托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表明文艺创作( )

    ①需要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③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