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上·期末)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 . 弘扬了民主科学 B . 结束了君主专制 C .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 促进了思想启蒙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国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该转变反映了( )
    A . 美英尊重维护中国主权 B . 日本的国力走向衰落 C . 美英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D .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 1. 运用表格进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良好方法。某学生制作以下列表,其中史实和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官渡之战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②五四运动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来克星顿枪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④巴黎和会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 . 蒸汽机的改良 B . 火车的发明 C . 内燃机的应用 D . 电灯的发明
  • 1.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
    A . 原因 B . 背景 C . 过程 D . 影响
  • 1. 阅读下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世界占绝对优势

    ②四国工业比重的变化都呈上升趋势

    ③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④图中反映的信息变化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 1.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
    A . 文艺复兴时期 B . 启蒙运动时期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 1. 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 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 3 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 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 .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 . 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 . 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 1. 下表数据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影响该组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英国某一时期煤铁产量变化表

    年份

    煤产量

    铁产量

    1770

    600万吨

    5万吨

    1800

    1 200 万吨

    13万吨

    1861

    5 700万吨

    380万吨

    ①流水线生产的推广 
    ②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③内燃机的普遍应用 
    ④冶铁技术的革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18世纪80年代后期,一位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纺织厂厂主把工厂从河边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这可能是因为( )
    A .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 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 . 铁路时代的到来 D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