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苍溪会考) 以下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B .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C . 真菌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1. (2024八下·遵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非洲猪瘟是由ASFV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很高。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的血液等组织和类便中能存活6个月,在感染的生肉、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

    目前,这种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也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对于被感染的猪肉,经过70℃的高温,30分钟就可以将猪瘟病毒杀灭。人吃了这种猪肉,对人类也不会造成危害。目前全球没有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现疫情,国际惯例均为封锁疫区,对感染的猪全部捕杀或焚毁等无害化处理。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高温或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其次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尽可能封闭养猪区域,避免其与野猪、其他动物接触;此外,严禁使用餐余垃圾或水等喂养生猪。

    1. (1)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选填“抗原”或“病原体”)
    2. (2) 被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答:属于
    3. (3) 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等喂养生猪,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措施?答:属于
    4. (4) 把感染死亡的猪埋在土壤深层,过些时日发现死猪不见了,只剩下些残骸。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5. (5) 预防非洲猪瘟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1. (2024八下·成都会考)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通常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甲生物 B . 与图丙相比,图乙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图丙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由甲引起的疾病 D . 由图丁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可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 1. (2024·柳州模拟) 土壤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土壤中的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指一定时间内,释放与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目标。小明想探究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的多种因素,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处理

    ①分组编号

    取两个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一个帖上“乙组”标签。

    ②设置变量

    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

    甲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乙组放入80℃恒温箱处理1h。

    ③实验处理

    取落叶,清洗干净后均分为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

    将纱布包埋入2个容器的土壤中,深度约5cm。

    ④结果观察

    将2个玻璃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纱布包;

    观察比较甲、乙两组落叶的腐烂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在步骤②设置变量时,所选的土壤一般为有落叶覆盖的土壤,原因是这类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量;将乙组土壤放入80℃恒温箱中处理1h,目的是
    2. (2) 根据实验步骤推测,小明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3. (3) 若实验结果为落叶腐烂程度甲组较乙组显著,则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要降低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应当(填“增加”或“减少”)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4. (4) 影响土壤中碳转化的因素除了生物因素,还有很多非生物因素。若要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还可以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温度、酸碱度、度,以及土壤中的含量。
  • 1. (2024八下·德阳月考)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 . 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D . 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 1. (2024八下·德阳月考) 近年来,我市将兴建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池内微生物能将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生产沼气所应用的原理是(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扩散作用 D . 蒸腾作用
  • 1. (2024八下·富顺月考) 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
    A . 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 . 腐生细菌等微小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C . 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 D . 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 1. (2024·广东模拟)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感染可导致芒果黑斑病。下列关于该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 . 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利用芒果的有机物生活 D . 可以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 1. (2024·兴宁模拟) “地球拓荒者”--地衣常见于旧墙壁、树干或岩石等处,它分泌的地衣酸可以使岩石表面风化形成原始土壤。在地衣体内共生的两类生物是 ( )
    A . 蕨类和细菌 B . 藻类和真菌 C . 藻类和细菌 D . 蕨类和真菌
  • 1. (2024·兴宁模拟) 综合应用

    “一江清水,一岸葱茏”,污染防治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如图为某水体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作答(括号中填图中的字母或数字,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 (1)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的光合作用,进入食物链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的分解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2. (2) 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图中能通过该生理过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填字母)。图中的C. D的③④的生理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
    3. (3) 该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4. (4) 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产生的不断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