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1. (1) 下表是温州三个年份的人口数量,请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折线图或柱状图

      年份

      1970年

      1990年

      2010年

      人口数

      460万

      633万

      912万

    2. (2) 材料一:温州市区饱尝垃圾之苦。据了解,温州市区年均产生生活垃圾40多万吨,每天的垃圾就足以堆满一个足球场。

      材料二:温州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近130万辆,每年全市新增机动车12.万辆左右、驾驶人11.4万人,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分别达到114.9万辆和93.4万人。很多学校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早上,在市区温州大厦的一个红绿灯前,队伍一直排到了妙果寺,前方排队的车辆也看不到尽头,车上赶时间的上班族则叹拥堵之烦,从温州黎明西路国贸中心开车到人民路街心公园,不到一公里路程,用了整整一个小时。

      材料三:温州市水利局3月21日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了2009年温州市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去年该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764立方米,除泰顺、文成、永嘉、平阳四个县以外,其余各县(市、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均在国际公认用水紧张红色警戒线(1700立方米)以下。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造成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不到全国水平(2400立方米)。

      参考上述材料,说说人口增长对温州的影响。
  • 1.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关系的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 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下面是杭州市人口迁移变化的事实还是观点?请加以区分。

    ①人口迁移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规模结构及其人口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影响着杭州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城市化进程。

    ③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前后,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撤离杭州,又有大批南下干部和解放军进人杭州。

    ④研究历史上杭州人口迁移的规模、过程和规律,对于调整和优化杭州的人口分布,推进杭州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⑤1955年至1960年5月,杭州市区人口迁移量约为70.6万人。

    ⑥1978年至1985年,杭州人口的总迁移量约为103.79万人。

    ⑦截至2021年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约1220.4万。

    以上属于观点的是,属于事实的是。(填序号)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及以 上人口数与15- 64岁 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少儿抚养比是指14岁及以下人口数与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面是《1980一2030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趋势示意图》。(图中2021一2030年的趋势为预估)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计划生 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2021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 会加剧人口方面的什么问题?
    2. (2)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 1. 读《某发展中国家2000-2055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下列关于该国2000-2018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2. (2) 未来30年,该国可能面临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和老龄化两大社会难题,合理的应对策略有( )

      ①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增加工作岗位,接纳国际移民就业

      ③加强社会保障,改善老年人医疗条件
      ④重视学校教育,提高劳动人口科技素养

  • 1. 下表所示为某市历次人口调查数据。读表,完成问题。

    次数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1990

    36.02%

    62.23%

    1.75%

    2000

    26.05%

    68.67%

    5.29%

    2010

    21.37 %

    72.32%

    6.31%

    2020

    20.32%

    70.97%

    7.11%

    1. (1) 下列最适合作为上表的标题的是( )
    2. (2) 解决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 1982、2013、2016、2020四个年份的人口数据(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口)与相应政策简表。

    数据年份

    总数(亿)

    自然增长率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相应人口政策

    1982

    10.17

    15.68%

    约为4.90%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3

    13.67

    5.90%

    约为9.40%

    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子女

    2016

    13.92

    6.53%

    约为10.80%

    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

    2020

    14.12

    1.45%

    约为13.50%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措施

    注: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该国家或地区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材料二:泰国20世纪上半叶推行提倡与鼓励生育的政策,到60年代中期,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2%;由于人口剧增,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应紧张,资源环境压力陡增,泰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家庭生育计划”,控制人口增长。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为提高出生率,缓解老龄化程度,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人们多生育。

    [相关链接]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对 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合理性。
    2. (2) 请从人口与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中国、泰国和法国不断调整各自人口政策的原因。
    3. (3) 针对“相关链接”反映的现象,说说我国应怎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 1. 下表为我国7个地区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对比表。读表,完成问题。

    地区

    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新疆

    青海、西藏

    内蒙古、甘肃

    人口密度

    >100

    >100

    >400

    >100

    <90

    <10

    <100

    1. (1) 表中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分布( )
    2. (2) 新疆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1. 2020年12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编纂过程中先后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并公示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反映我国积极实施的基本国策有(   )

      ①节约资源    ②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可持续发展

    2. (2) 该条例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

      ①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        ②公正司法,法律彰显民意

      ③国家制定,建设法治中国        ④深化改革,多谋民生之利

  • 1. 聚焦人口流变,探寻历史变迁。

    【人口管辖·彰显帝国权威】

    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朝完成的。与周天子叶期名义上的尊崇和诸侯国的割据状况不同,秦地方郡守须将所辖户口、人口增减实数每年按时上报,由中央进行收集统计。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人口变化·折射朝代兴替】

    古代中国户口统计表(部分)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户数(户)

    口数(人)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公元57年

    420万

    2100万

    和帝元兴元年

    公元105年

    920万

    5300万

    蜀  炎兴元年

    公元263年

    28万

    94万

    魏  景元四年

    66万

    440万

    吴  天纪四年

    53万

    230万

    【人口迁徙·推动文明扩展】

    东晋以后“荆、扬二州,户口平天下”,良田数十万顷,地沃民富,成为六朝政权之支柱。——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迁徙路线图

    1. (1) 结合材料,说明秦朝能完成“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的原因。
    2. (2) 指出表格中全国户口数量的变化,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图,概括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空间特征。结合材料分析其造成的历史影响。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