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其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C.

    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苏冷战开始

    A . A B . B C . C D . D
  • 1. 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浩劫,深深地改变着世界格局。

    材料一: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住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一战后的近 20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 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
  • 1. 小明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搭配正确的有 (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一味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执行绥靖政策并最终战败投降的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波兰 D . 捷克斯洛伐克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的一场梦魇,它的发生与终结告诉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珍惜与守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正式得到承认,这是中国日后以创始会员身份加入联合国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法律基础。

     ——摘自梁亚滨《<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三: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

    ——CCTV新闻频道《老兵齐聚诺曼底相逢一笑泯恩仇》

     2021年10月17日起,日本靖国神社开始两天的秋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供奉供品真贤木,未亲自参拜。前首相菅义伟当天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位于东京市中心的靖国神社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因此只要日本首相或内阁阁员前往参拜,必然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网易新闻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3. (3) 对比材料三,分析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
  • 1.   2022年2月24日,俄乌边境冲突升级,俄军对乌克兰实施多点军事打击,硝烟四起。俄乌冲突触发地缘政治动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材料二:1919-1922年,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利益由日本继承。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中日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材料三: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材料四:近期,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急剧变化,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材料五:从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的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的问题被突出地提了出来。

    ——齐世蒙、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 (1) 根据材料一,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是哪次战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爱国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珍珠港事件的爆发表明二战的规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前后历时多少年?
    4. (4) 根据材料四,历史上,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5. (5) 当今世界,哪个国家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请举出两股推动世界开始向新的格局过渡的重要力量,并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6. (6)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 1.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7时55分,日军的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美国海军基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领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 (2) 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个事件?
    3. (3) 材料三的文件签署有何意义?列举美英盟军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5. (5)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 1. 阅读材料,撰写短文。

    1914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社会主义力量出现,帝国主义殖民力量削弱。大萧条、极权主义政权(通常指某一人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以及全球性的冲突接踵而至。对于欧洲文明来说,这一历史时期不啻于一场噩梦。到1945年.欧洲对世界事物的支配权已严重动摇。随着西方霸权的衰落,世界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要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六件重大史实加以论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清晰流畅,字迹工整,不少于200字。

  • 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关于二战进程的年代尺,根据提示①处应填(  ) 

    A .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 .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 . 日本签署投降书 D . 日军偷袭珍珠港
  • 1. 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 
    A . B . C . D .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