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上·萧山期中)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采用民国纪年法,当时是(   )
    A . 民国三年 B . 民国四年 C . 民国五年 D . 民国六年   
  • 1. (2022八上·萧山期中) 陈独秀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对(   )的形象称呼。
    A . 民主与富强 B . 民主与自由 C . 民主与共和 D . 民主与科学
  • 1. (2022八上·萧山期中) 陈独秀《青年杂志》上《敬告青年》一文,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一场思想文化领域革新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

    ①北京大学    ②《时务报》   ③《民报》   ④《新青年》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2022八上·杭州期中)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探索层面

    重大事件

    时间

    阶级、派别

    主要思想

    器物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自强、求富

    制度

    戊戌变法

    1898年

    ①____

    变法维新

    ②____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思想

    ③____

    1915年开始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④____

    材料二:

    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一族。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统治者惊慌失措。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20多个省,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1. (1) 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风雷的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的表现。
  • 1. (2022八上·义乌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图2五四运动(绘画)

    材料三:图:3

    材料四: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涉及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有哪些?
    2. (2)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年?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1. (2022八上·杭州期中) 民国时期,保守的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 . 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 . 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 .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 1. (2022八上·洞头期中) 初二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四篇书摘。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书摘一:

    历史界碑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书摘二:

    以新卫旧

    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归为二端。

    书摘三:

    破旧立新

    经过庚子(注:1900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书摘四:

    除旧布新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1. (1) 依据书摘一,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原因。
    2. (2) 根据书摘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采取的措施。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书摘三中的事件是如何体现出“破旧立新” 的。
    4. (4) 综合书摘,并运用所学知识,梳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
  • 1. (2022八上·拱墅期中)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 
    A .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 .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 .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 .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 1. (2022八上·拱墅期中) 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 . 图 1 涉及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 . 图 2 涉及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 图 3 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图 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 1. (2022八上·拱墅期中)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 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列举史实说明从哪些方面来实现这一主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民国是践行了同盟会纲领中 的哪一主义。说说同盟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
    4. (4) 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从洋务运动到新 文化运动,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