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 力与运动 / 机械运动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1.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

    猜想2: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有关

    猜想3:可能与斜面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器材以下: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滑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滑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装有速度传感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操作是让滑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得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滑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并且都从斜面的处释放;

    (2)本实验中,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传感器时,传感器发出的光被挡住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传感器停止计时,由此计算出此时滑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滑块速度为m/s;

    (3)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实验序号

    θ

    斜面

    滑块总质量m/g

    v/(m·s1

    摩擦力f/N

    1

    20°

    A

    200

    2.45

    0.38

    2

    20°

    A

    300

    2.45

    0.56

    3

    20°

    B

    200

    1.53

    0.47

    4

    20°

    B

    300

    1.53

    0.71

    5

    30°

    A

    200

    3.58

    0.34

    6

    40°

    A

    200

    4.38

    0.30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猜想是错误的;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知猜想2的结论

    (4)研究猜想2时,他们探究了“不同倾角下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数据如上表,他们还设计了探究猜想2的另一个方案:让滑块从材料(选填“不同”或“相同”),倾角θ不同的斜面上C点由静止滑下,撞击D点的木块,控制CD距离相同,方案中滑块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大(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其速度大,分析上表数据,说明理由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如图,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AB段的距离SAB={#blank#}1{#/blank#}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blank#}2{#/blank#}cm/s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blank#}3{#/blank#}(填“大”或“小”)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blank#}4{#/blank#}由静止开始下滑.

    vBC{#blank#}5{#/blank#}(填“>”“<”或“=)vAC

  • 2. 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blank#}1{#/blank#};

    (2)图中AB段的距离为{#blank#}2{#/blank#}cm;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目的是便于测量{#blank#}3{#/blank#}(选填“路程”或“时间”);

    (4)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小车在BC段的速度为{#blank#}4{#/blank#}m/s;

    (5)如下图所示,下列坐标图像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blank#}5{#/blank#}。

  • 3. 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为完成此实验,主要的测量工具为{#blank#}1{#/blank#}和秒表;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blank#}2{#/blank#};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blank#}3{#/blan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