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

    画梅小记(梁实秋)

           ①一张素纸,由我笔墨驰骤,我感到了“自由”。

    ②余北人,从没有见过梅树,所谓“暗香疏影”“水边篱落”,全是些想象中的境界。 过年前后,亲朋馈赠,常有四盆红梅,或是腊梅之类,移植在瓷盆里面,放在客厅里作为陈 设,看它瘦曲似铁,又如鹭立空汀,冻萼数点,散缀其间,颇饶风趣。但是花谢之后便无可 观,自己不善调护,弃置一年之后,即使幸而不死,也甚少生机,偶尔于近根处抽出一两枝 气条,生出三五朵细僵的花苞,反觉败兴。所以对梅花并无多少好感。

    ③后来我读了龚定庵的《病梅馆记》① ,乃大为感动。这篇古文使我了解什么叫作“自 然之关”,什么叫作“自由”。我后来之所以对于“自由”发生强烈的爱慕,对于束缚“自 由”的力量怀着甚深的憎恨,大半是受了此文之赐。但是附带着我对于梅花感到兴趣了。盆 梅不足以餍②我之望,病梅更是令人难过,我憧憬着的乃是瘐岭邓尉。我想看看“江边一树 垂垂发”是什么样子。

    ④我遨游江南、巴楚之后,有机会看见了梅兄的本色,有带藓苔的丑干老枝,有繁花如 簇的香雪海,有的红如口脂,有的白若傅粉,有的是瘦骨稜增地斜欹着,有的是杈枒盘空如 晴雪塞门,形形色色,各极其妍。但其最足令人妙赏处,乃在一“冷”字。凌厉风霜,不与 百花争艳, 自有一种孤高幽独的气息。

    ⑤我不善画,但如《芥之园》之类童时亦曾披阅,“攒三”“聚四”之类亦曾依样葫芦。 羁旅无聊,寒窗呵冻,辄为梅兄写真。水墨勾勒,不假丹青,只图抒写胸中逸气,根本谈不 到工拙。金冬心《画梅题记》有云:

    四月浴佛日清斋毕,在无忧林中,画此遣兴,胜与猫儿、狗子盘桓也。

    ⑥“心出家庵僧”,实在朴直得可爱。我每次乘兴画梅,亦正做如此想耳。有一回,我 效陆凯、范晔故事画了一枝梅,题上“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句寄赠友好。复信云: “如此梅花,吾家之犬,亦优为之! ”是终不免与猫儿狗子为伍,为之大笑。

    ⑦一张素纸,由我笔墨驰骤,我感到了“自由”。怎样把枝子画得扶疏掩映,怎样把疏 密浓淡画得错落有致,怎样把花朵勾得向背得宜,当然是大费周章,但是在这过程中我意识 到了“创造”的酸辛。有人说,画梅花要把那一股芬芳都要画出来才算是尽了画梅的能事, 这种说法可就不免玄虚了。华山一泉画墨梅题云:

    一枝常占百花先,信手挥来淡更妍。 独有清香描不到,几回探在玉堂前。

    ⑧要想描出梅花的清香,我觉得实在太难了。我只求能写出梅花的孤高,不要臃肿,不 要俗艳,就算是不唐突梅花了。

    ⑨时在严冬,大风凛冽,遥想江南梅树,不知春花也未?

    选自《益世报·星期小品》第二十二期,有改动

    【注】①龚自珍借文人画士“梅以由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 则无态”而“道其生气,以求重价”(《病梅馆记》),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 以致使梅花受到摧残,映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推残人才的丑恶行径;②餍:满足。

    1. (1) 循其迹·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括梁实秋与梅花缘分轨迹图,请填写完整。

    2. (2) 感其意·梁实秋所憧憬的“瘐岭邓尉”,他所向往的“江边一树垂垂发”之景是何光景? 它到底是怎样的梅花?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3. (3) 悟其人·梁实秋画梅赠友,结合好友的答复和梁实秋的反应,请你谈一谈梁实秋是一个怎 样的人?
    4. (4) 述其韵·插花艺术馆准备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展示给来访宾客,请你结合材料和示例,选 择一种花作为主要材料并简述选择的理由。

      选项:A 秋菊 B.莲花   C.芙蓉

      材料:中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直 至当代。中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 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极 具自然之真——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又兼具人文之善——经济效用、 敦睦人伦、花卉德性。

      示例:我会选择兰花作为主材料。兰花虽长在偏僻之地,立于寒风之中,没有醒目的艳态, 没有硕大的花、叶, 却具有质朴文静的气质。“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独具淡雅 高洁之气,倘若你也向往蕙芷之美,不妨与先贤同频共振,感悟兰花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 拔的刚毅气质,以此自勉。

    5. (5) 通过以上阅读活动,我们发现阅读是最亲近的走进,但阅读还需策略,请你完成相关任 务。

      阅读 策略

      阅读材料

      阅读任务

      关注 人物 或事 物

      《儒林外史》 《骆驼祥子》

      ①结合名著主要人物 和典型事物,任选其一, 阐述该书书名的内涵。  

      关注 写法 和背 景

      我至今还确凿记得,在故乡时候,和“下等人”一同, 常常这样高兴地正视过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 无常,而且欣赏他脸上的哭或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

      ——《朝花夕拾 ·无常》

      【创作背景】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  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   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 ·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  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

      ②《朝花夕拾》中常 有作者视角的转变,结 合作品内容及其创作背 景,分析该名著的写法 特色。